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0日点击数: 5545 次
“在北师大附中的礼堂,铺天盖地的掌声和无数的闪光灯把2018国际脑神经科学大赛全国赛推上了高潮。每个赤子之心流露出的热情沸腾着,在整个礼堂中尽显张力。这种张力像一股热浪袭来,挤占了我大脑的每个凹回。当我终于站上领奖台时,却突然感到了心的宁静,进而发现自己有很多话想说。”
—— 朱芷萱(国际部2016级IB1班)
编者语:Brain Bee国际脑神经科学大赛是一项面向全球中学生的学科竞赛。在我国,全国Brain Bee脑神经科学大赛组委会于2013年获国际组委会授权成立,并于2018年首次举办全国赛。朱芷萱同学于2018年1月1日从重庆地区赛成功晋级全国赛,于2018年3月4日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赛中获全国二等奖。该比赛主要涵盖脑结构、脑功能、脑发育相关疾病,以及AI等知识点,考查形式分为笔试、图片识别、视频诊断。比赛语言为中英双语。
科学,没有捷径
去年暑假,一封美国大学哲学系教授的信火了,该教授在信中谴责了学生的投机取巧和学术不诚信,并开除了该学生。当时这封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当我参加了脑科学大赛后,我才真正深刻地懂得,什么叫学习没有捷径。
在这场比赛中,无论从参赛人数、参赛经验,还是获奖情况上来看,北上广地区的学生的确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他们交流后,我发现无论是在生化竞赛中叱咤风云的老手,还是初来乍到的新手,在备赛时都需要一丝不苟,细细打磨。
大脑是“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复杂的复杂结构”,这句话是讲座中杨院士对人脑的定义。的确,我在刚刚开始探索大脑的奥秘时就深有同感。初次接触Brain Basic时,我学习了大脑的基本解剖结构,后来学习brain development时,我发现了几个新的关于脑结构的名词。这些名词有的相互平行,有的相互涉及,若我不踏实地理清从发育的角度和解剖的角度来命名的脑结构名词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在脑科学的浅层学习中,我仍会感到一头雾水。
▲备赛学习资料
不光是我们参赛学生在备赛时没有捷径,脑科学的发展也得踏实地踩过历史。从远古时期的“钻骨术”,到亚里士多德的“心源说”,到希波克拉底的“脑是智慧的发源地”,到Paul Broca 的大脑功能定位,再到2017年生物医学诺奖得主的脑内生物钟机制……现在我们眼中的脑科学,是科学家们不断去芜存菁的结果。
其实每一个学科的发展历程都是一个又一个踏实的脚步走出来的。踏实,不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对学科发展来讲,都很重要。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在面对今后的人生时,我愿踏实。
永远有人走在前面,
不想落后,就只能精进
这次决赛,主办方邀请了往届获奖学生分享他们与脑科学、生化的故事。这几位“前辈”的台风、内容都各成一派,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并做到了“与生物再续前缘”。其中,“再续前缘”对肖同学来说是“栽进了生物的坑,就再也起不来”;对于田同学来说是“继续医学实践”;对于李同学来说是“将知识赋予探索意义,找寻通感的神经机理”……
而对我来说,它是保有热情,谦逊学习,探索自己,奔赴一场生命之旅。
备赛期间我认识了几名沿海地区的学生。和他们相比,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生物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听上海一所学校脑神经科学社团的负责人演讲后,我觉得自己的知识牵引能力远没有部分同龄人灵活;在比赛中,面对试卷,图片识别,视频诊断,我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学懂大脑的发育,几种关于运动神经元的疾病我傻傻分不清;还有一些我不了解的前沿科技却被其他同学津津乐道。
那时,我内心深知,永远有人走在你的前面,他们可能是专业领域内的前辈,也可能仅仅只是你的同龄人。因此,如果不想被远远甩在后面,那我们只能更加精进!
抛开个人不谈,脑科学这门有诸多空白的学科,也需要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将它精进。目前人类有所了解的神经元的代偿作用、脑的可塑性,以及工作记忆就够让人叹为观止了。后续还有关于梦境的探索、通感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人类意识的揭秘······许许多多被颅骨保护着,隐藏于神经网络之间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人类大脑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的国际性科研计划,其意义毫不亚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从了解脑(如:了解神经机制)到保护脑(如:预防阿兹海默等退行性疾病)再到创造脑(如:人工智能AI),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类的大脑仍是一片处女地,等待我们去开拓疆土,构建奇迹!
借用中科院生命科学院院士赫荣乔讲座的开头:“人类自古以来探究三件事:乾坤与人,即宇宙是什么,微观世界能否穷尽和我们精神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我想说,探秘大脑和探索世界一样有趣,我希望通过学习生物医学,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立足于天地之间,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同学加入并享受脑科学之旅。
在这里附上一句关于脑科学的谬论—— “If the brain were so simple that we could understand, we could be simple that we couldn't”。也许,这句谬论也适用于其他的学科。愿每一位学子能在自己热爱的方向上走得更远,保有好奇但绝不亵渎,怀揣敬畏却永不畏惧!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内,更踏实,更精进!
图文 | 朱芷萱(国际部学生记者团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