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1日点击数: 6542 次
值得从小就开始思考和筹划的事情不多,大学专业的选择绝对算一个。不管是国内高考还是国外大学申请, 它都是值得每位同学、每个家庭慎重对待的一件大事。
可爱的国际部校友程诗颖同学,曾翻译过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提出的“职业选择的泊车理论”:
“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无论是画画、生活或者金融,不然你会后悔的。人生的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切勿从它开始。”
(“Don’t park 20 blocks from your destination because you think you’ll never find a space. Go where you want to be and then circle back to where you have to be…if you don’t try to do what you love — whether it is painting or biology or finance; if you don’t pursue what you think will be most meaningful, you will regret it. Life is long. There is always time for Plan B. But don't begin with it.” )
今天,升学指导老师 Aries 将讲述有关三位国际部毕业生的故事,也许可以给正处在迷茫时期的你带来一些启示。
从物理到新闻,挑战不可能
主人公就是翻译上文的程诗颖同学,国际部第一届IB毕业生。程同学在高中阶段全心全意选择天体物理这样高冷的专业方向,同时又热爱政治历史,曾斩获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罗拉多学院等顶尖名校的录取。在入读科罗拉多学院后因为自己对社会科学方面的兴趣逐渐偏向了政治学专业,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进修,最终入职久负盛名的《华尔街日报》。
PS: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程诗颖同学关于职业选择的自述:《我为什么想当记者?》https://mp.weixin.qq.com/s/APCh4lNDojCnKdqK49Ir3Q
坚定的工程师,不断攀登更高处
2013年从树德国际部AP班毕业的陈同学,高中毕业后入读加拿大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多数加拿大顶尖学校工程学院第一年是不定专业,学习工程基础课程。陈同学经过大一学习后选定最有挑战性的工程物理方向作为自己本科专业。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对学科的热爱,从大二暑假开始担任助教并参与到教授的实验室研究。大四申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
从经济到建筑,优秀是一种习惯
同样是第一届IB毕业生何同学,在高中时期比较中意商科或者经济,同时在学习之余爱好绘画。进入美国TOP50文理学院后,何同学被校内艺术课程吸引,最终决定要学习建筑相关专业。
后来,优秀的何同学带着大一GPA满分的好成绩,在大二转入著名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三年以后的今天,他又陆续收到了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南加州大学,罗德岛艺术学院等建筑领域最顶尖学校的高额奖学金录取,开启她的职业建筑师之路。
三个故事讲完了,你是否有所收获呢?
随着成长过程中同学们见识的增长,家长们教育规划意识的提高,专业选择问题已经成为人生规划的重要一环,甚至是很多同学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术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依然是中国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国,有着众多世界顶尖名校。接下来,Aries 老师来和大家分享,对这三个国家,本科专业选择值得注意的一些因素。
1
了解大学专业的基本设置
大学本科阶段主要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专业齐全的美国综合性大学(美国和加拿大大学设置基本一致)为例, 本科通常会包含以下诸多专业领域:农业与生命科学,人文社科,理科,建筑与艺术设计,商科,工程等大类,各学科大类下又有诸多分支。英国本科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医科和法律等专业领域。
在美国大部分学校,学生选择专业是非常灵活的(多数美国大学生在大学前两年都有转换专业的经历),学校可以接受学生在申请时确定专业,也可以接受学生以“不确定专业”申请入学。
因为美国大学前两年以通识教育为主,简单来说,通识教育即是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充分接触各领域的学科,然后在大三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确定其专业。
转换专业的灵活性,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吸引着世界各国学子前往美国学习的一大因素。
英国则和美国截然相反,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就需要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且要陈述自己为学习此专业做过哪些准备,乃至未来的职业方向。 因此特别适合未来方向和规划特别清晰的同学。
加拿大的专业设置则介于美国和英国之间,加拿大部分顶尖大学跟美国大学设置类似,本科申请只需要选择学习领域即可,如商科,文科,理科,工科,不需要特别明确专业,学生完成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后 ,再来决定自己未来的具体细分专业。也有一部分加拿大学校,学生可以选择细分专业,比如工程下的电子工程,商科下的金融专业等。
2
了解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
大学的专业选择是学生未来的起点,未来的职业可能会伴随学生一生,因此多数家长都认同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专业。但是在最终实际选择的时候,往往因为学生对于专业了解甚浅,或者考虑未来就业等具体问题,又会陷入纠结的境地。
是考虑兴趣,还是考虑就业?
我建议可以从 “理智与情感”两个方面来考虑。
“情感”从感性层面上指自己的兴趣,什么样的活动和专业能够引起自己的好奇,愿意投身其中。 “理智”是指学生一定要有自我了解,是否有理想的职业,我未来希望做什么样的人?我目前擅长的是什么,在哪些领域有着不错的能力和天赋。专业的考虑不仅要了解自己的爱好,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
当然也有部分同学会觉得,我好像是什么都有兴趣,也都还学得不错。这种时候可以向你周边的人寻求帮助,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有哪些特质。
比如,有的同学对电脑游戏开发特别感兴趣,这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向,但是现在数学并不擅长。那么可能就要去了解专业相关的课程要求有哪些,自己如何安排时间学习欠缺的内容,是否要调整学习方式。 如果自己努力了,尽力了,还是无法达到入学的要求,那么就可能真的要慎重考虑这个专业适不适合自己。
对于选择专业的一点建议:
任何专业不管是偏向理论还是应用,最终都会走向职场。家长和学生也自然都关心哪些专业更容易就业。对于美、加、英等有着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发达国家而言,决定就业率的往往不是学校的排名,而是专业的选择。
现在就业市场上,STEM专业(STEM为四个专业领域的缩写:Science 科学,Technology 技术,Math 数学, Engineering 工程)确实是目前最易收获职位和高薪的专业。
但是,这些“热门专业”是否就值得所有留学生都一拥而上?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是目前的“热门”是否在四年,七年后(多数学生还有计划攻读硕士以上文凭)还能持久,还有待考证。毕竟就业优势吸引来的大批量人才,也可能在集中进入就业市场的时候带来激烈的竞争。
其次,在理工科以外还有非常丰富的选择,成长的过程中探索到结合自己兴趣与优势的学科,不论是选择相对冷门却是自己理想所在的社科人文学科走上学术道路,或发挥自己性格优势,提高综合素质去成为商海精英,或是现在被认为“最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艺术之路,又或者学好语言与文化,未来在法律、教育、传媒领域有所发展。
这些厚积薄发的成长之路已经被许许多多过来人证明,不论选择何种专业,只要自己对专业足够热爱,能力足够优秀,自然能取得职业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