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初升高
在线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留学课堂 Study In The Classroom
同类文章推荐
近期活动推荐

我的孩子适合读IB吗?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点击数: 4062 次

文章分享到:

      对准备留学的家庭来说,选择就读哪个国际课程绝对是全家人最纠结的事情。IB、AP、VCE等主流课程体系各有优势,究竟该如何选?坊间有很多传言,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与其独自纠结,不如来听最专业的回答!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分别对话成都树德中学(九中)国际部IB、AP、VCE三大课程的负责人,解答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作者:Wayson He

树德中学国际部IB课程负责人之一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中学教育硕士

IB TOK执教资质认证、VCE中文执教资质认证

曾在蒙纳士大学语言文化社会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曾在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Wayson老师是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IB项目负责人之一,已陪伴学生度过了近10个春秋。他见证了树德国际部IB项目的一路成长——经过近10年时间的发展,树德国际部 IB统考成绩连年超全球平均分5—8分,在全国110余所IB学校中,树德国际部的IB成绩长期位居全国TOP7,学生成功录取到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

 

      下面,Wayson老师将谈谈他眼中的IB课程,以及“IB究竟适合怎样的学生”。

 

 

01 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丰功伟绩”吧。

 

      呵呵,大家好,我是Wayson。目前我在树德国际部主要从事IB课程DP阶段的核心科目之一TOK(认识论)的教学,同时协助完成IB协调员的部分工作。我从2013年在国外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和教育相关的工作,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中学和大学教师,也在大学研究机构做过一段时间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研究。在树德国际部,我的教学工作主要涉及的是IB和VCE这两个课程项目。

 

 

02 IB具有十分独特的课程体系,请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IB 全称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高中文凭课程”。其课程的体系化、成熟度、文凭的含金量,以及被国外大学接受和认可的普遍程度,让它成为全球最主流的高中课程体系之一。其中DP阶段(即11、12年级)的课程由“六个学科课程”和“三门核心课程”组成。

 

      六个学科课程分别是:语言A(母语)、语言B(外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实验科学(理化生)、个人与社会科学、艺术。极具特色的三大核心课程分别是:Theory of knowledge (TOK) 认识论,培养批判思维、多角度的分析能力;Extended Essay(EE)拓展论文,培养独立调研、学术报告能力;Creativity、Activity、 Service (CAS) 创新和活动与服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改变世界的能力等。

 

 

 

03 以您多年的IB教学与管理经验,能否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合IB课程?

 

      有人认为IB课程比较难,我觉得不太合适。IB的课程设置和评估要求不是为了把学生难倒,也不是单纯以筛选和分层为目标(IB允许学生根据特长选择科目的难度级别,三门HL高难度,三门SL标准难度)。更准确地来说,IB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是挑战性,在挑战的过程中提升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全面发展。当然,IB学生的确会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介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我从普遍的角度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是语言上的挑战。重视英语能力培养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当然我们在录取IB学生时,英语水平是衡量学生能否胜任IB学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国际部在高一阶段安排了较密集的、包含听说读写的语言提升课程,以及托福、雅思等标化考试准备课程。这些语言课程加上全英文的教学环境,是能帮助学生达到一个胜任课程要求的语言水平的。

 

      其次是自我时间管理上的挑战。IB课程的任务很多,且形式多样,有些是小测试,有些是大考,有些是论文,有些是口头报告,有些要独立完成,有些需要合作,有些作业需要当天上交,有些大的作业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准备……这些任务能否准时且高质量地完成,都会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学期成绩。所以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越早学会统筹规划的学生,越能在IB学业中如鱼得水。

 

      最后一个挑战我觉得可能来自科目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思维能力的多元化。IB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文理兼修,既需要培养理科的推导能力,也需要适应在人文学科中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多种理论和解决方案并存的情形,还需要运用诠释主义的认知视角去进行中文或英文科目中的文学文本分析,以及视觉艺术课程上的艺术创作。另外,IB课程还设置了一些跨学科的任务,比如G4实验和TOK的展览等,都需要学生灵活地对多个科目知识进行整合。

 

      总体来说,IB旨在发展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从这点来说,兴趣广泛、不存在严重偏科同时具备一定时间管理能力的学生在学习IB课程时是具备优势的。

 

 

 

04 外界传言要非常拔尖的学生才能学好IB,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这样,但我赞同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更容易学好IB。初中的成绩和基础只是一小部分的影响因素,况且我们在决定录取每一名IB学生的时候已经设置了学术能力基线,筛选出的是适合IB课程的学生。一些入学成绩一般,但到了高三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几乎每个班都有。比如今年树德国际部即将毕业的一位同学,高一时的入学成绩比班里同学普遍得分低了50分,而目前他的IB预估分高达44分(满分45)。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内容差别巨大;第二,国内课程和IB课程的侧重点和评估方式也有所不同。总而言之,要想在高三毕业时取得好成绩,靠吃老本是行不通的,也不用因为初中成绩一般而过于担心。学生需要意识到在进入国际部IB课程学习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每个人都需要用好这三年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强。

 

 

05 有学生曾在分享中说TOK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课程。您同时也是一位TOK教师,能概述下TOK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吗?

 

      我不觉得有很多学生特别“爱”或“讨厌”这门课,毕竟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类似的科目,很多全球高中课程体系中都没有这样的学科。我的目标是只要学生在高三完成TOK论文前,能够把全局视角打开,懂得用TOK思维深入分析问题了,那么他们在这门课上就是成功的,俗话讲的“开窍”了。TOK是IB课程的一大核心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反思,也可以说是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吧。

 

      但是,单纯的批判不需要专门开一门课来教,TOK是要教会学生看清思维的过程,了解知识产生的方法、目的和意义,就像古往今来的那些哲学家,具体的一个知识论断的对错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专注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视角和眼界,然后他们用语言把思维的过程,或者一种看待知识或世界的眼光表述清楚,让人信服。

 

      当然,知识门类繁复,是无法以一种思维、一种视角涵盖的,那么IB学生在三年的TOK课就是循序渐进地去了解这些不同知识的特点,研究背后涉及到的思维和视角。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他们就能进行一种“有原则”的批判,同时具备一定的全局思维能力。

 

      我认为这些软实力对未来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在常规科目中较难得到培养。所以我个人非常热爱TOK这门课的教学,认为它很有意义。我推荐有兴趣的同学和家长可以阅读一下我曾经发表的几篇相关TOK的故事。

网站对话
live chat
网页聊天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