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9日点击数: 998 次
在田野丛林里考察生物多样性,
他们穿梭于幽深神秘的热带雨林;
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人文深度,
他们漫行在古老的丝绸之路……
在这段与众不同的教育旅程中,
行走中 世界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他们的潜能在实践和探索中被激发,
教育的美好在多样的场景中绽放光芒。
这个暑假,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2023暑期探究计划”的两支学生志愿者队伍,开启了一场“特种兵式”的研学之旅——“非遗传承之重走丝绸之路”项目前往甘肃敦煌,体验古丝绸之路的辉煌,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回归计划”则前往西双版纳,深入探究热带雨林的丰富多样。
研学行程结束,这群中学生发现自己在成长,在蜕变,也发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01、热带雨林“特种兵”去了西双版纳
徒步穿越热带雨林,体验“飞檐走壁”的雨林飞达拉,夜观雨林昆虫,探察雨林溶洞,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学习当地菜肴烹制……这是18名初、高中学生在这个暑假的真实经历。
8月10日-16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回归计划”学生志愿者在西双版纳开展为期一周的科考之旅,体验雨林科考人员的真实经历。
这些真实的热带雨林生活体验,也让同学们戏称自己是“雨林特种兵”。
“我们沿着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线路,对雨林生物进行监测调研。我们涉过裹着泥沙的齐腰沈湍急河流,闪过竹叶青(蛇)把守的甬道,还要深一脚浅一脚踩过陡峭泥泞的山路。”——吕清然
“零攀岩经验的我们,攀上数十米高的岩壁,自如地俯瞰峡谷底部。每一个攀爬阶段都是全新的挑战,比如大段负角度岩壁、晃晃悠悠的钢丝绳、突然出现迟迟不去的大黄蜂、湿滑的鞋底和酸软的手臂……磕磕绊绊的成功,回味起来更有余韵。”——熊御彤
“在这里,我们以难得的放松状态,通过自己探索学习热带雨林知识,了解完全陌生的生态系统,深入接触当地充满故事和风情的民族。这些都让人忍不住继续探索热带雨林的神秘,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关宜佳
专业科研人员带队指导,雨林“特种兵”在7天时间里完成热带雨林生态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有小组在样线监测中调研热带雨林特有的绞杀榕现象,有小组探索溶洞生物多样性与热带雨林的关系,有小组分析热带雨林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有小组反过来思考当地少数民族社区发展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回顾这段经历,同学们纷纷感叹,热带雨林远比想象中更重要,并发出“我们要保护热带雨林,保护好我们的地球”的呼吁。也有同学主动关注国内溶洞研究领域的现状,并将此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之一,希望投身自然保护工作。
02、丝路研学“特种兵”在敦煌
将澄板土砸碎、碾细,加水和麦草和匀发酵,铺盖麻丝、纤维网、铁丝网、刷石灰水……泥版完成后,再用木签一点点勾勒九色鹿轮廓,调配合适的颜料,加上百分百的耐心和细致才能呈现最灵巧的九色鹿。
琐碎复杂的制作过程,是国际部“非遗传承之重走丝绸之路”的同学们在体验非遗工艺泥版画。
7月16日-22日,树德国际部“非遗传承之重走丝绸之路”项目在敦煌开展。在泥版画制作之外,18位同学还观看了《遇见敦煌》大型演出,参观莫高窟,感受榆林窟的苍凉壮阔,体验敦煌博物馆汉简制作,学习传统礼仪文化,体验敦煌泥塑工艺,骑着骆驼穿越沙漠,等待月牙泉晚上九点的日落……
丰富而紧凑的行程,锻炼出了一个个“丝路研学特种兵”。他们穿行于西北的沙漠之中,静下心来感受敦煌文化、非遗文化的厚重与悠远,用一帧帧纪录片回应古老历史的呼唤。
他们在研学结束之后,记录了自己这些天的见闻和变化。
……
当这些文字出现在记录簿里,我们知道,重走丝绸之路这趟研学之旅完成了它原本的使命。
两条探究线路的结束,宣告了“2023暑期探究计划”暂时收官,相信同学们这次的收获,将持续陪伴大家成长发展。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思想上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树德国际部一直坚持这一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不同的生活体验中,学会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这也是树德国际部开展此次研学活动的初衷——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自我探索,体验更广阔的世界。
期待在下一次研学探究计划中,能见识到更多同学与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的奇妙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