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初升高
在线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Campus News

暑期掠影 | 我像游客一样,去听了场成都最火川剧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1日点击数: 132 次

文章分享到:

CHENG DU

像游客一样体验“巴适”的松弛感

 

研究、传播、弘扬川剧文化,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2022级10班宋泰然同学,在暑期听了场“最接地气儿”的民间川剧演出。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她的文字,一起去啖三花,听川剧,体验烟火成都,感受老成都人“巴适”的松弛感。

投稿人 @2022级10班 宋泰然

 

 

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微醺的玉林小酒馆、信步闲适的府南河......谈及成都,快耍慢活只是生活表达的一个切面。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2300多年来城名未改,城址未变,传统文化的浸润刻在每一个场景中,是千家万户的真情实感,是市井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从小生活在成都的我,这一次调换身份,把自己当成一个游客,回到街巷茶馆的川剧演出现场,感受游客凝视之外的“巴适”生活。

 

01 、在咔咔果果吼头

 

偶然间在麻辣社区里发现了三花川剧团的演出通知,小黑板上几行飞扬的白色大字,写着要演出的剧目,看起来倒是更像哪家饭店写的今日特色菜品。

 

写在小黑板上的三花川剧团演出通知

 

川剧团是三位有着四十余年艺龄的川剧女演员创立,故称“三花”,藏在府青路附近一个下沉式古玩市场里,一块巴掌大不足回旋的地方,戏台子就搭在小茶馆里,后台也没个帘子,门口还堆着一桌子的热水壶和盖碗茶具。

 

02 、我们这场没得变脸吐火哦!

 

伸长脖子往里看,发现座位已经被占了个七七八八。有点急,但门口售票的大叔还一遍遍强调,“我们这场没得变脸吐火哦!”“没得哈!这场是传统的。”“和你们在抖音上看到起的不一样哈!”这分明是把我们当成了猎奇的游客,没搞清楚这是传统场,唱的是传统折子戏。

 

三花川剧团演出照 @图片来自于网络

 

等这场表演结束,出去时倒真被吓了一跳。竹椅和乱七八糟的塑料凳在门口摆成了一条长龙,一大群游客模样的人在坐等下一场演出。哦,下一场,就是有变脸吐火各路绝活的、抖音上很火的,旅游场。

 

03 、喝茶就要喝三花

 

三十块的票价还包了一盏无限续杯的盖碗茶,没有多的选择给看客,一律三花。三花即三级花茶,和剧团的名字一样,是成都老茶客偏爱的种类。走!啖三花!听川剧!三花茶味温和,配着茉莉花香,给人一种很舒服的平衡感,成都人乐观逍遥、及时行乐的秉性在一碗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啖三花,听川剧 @图片来自于网络

 

看我拿着热水壶笨手笨脚试图掺水到茶碗里时,旁边的婆婆一把抢过水壶帮我掺,“先掺滴点儿水,把茶发起来之后等哈儿再加水!”然后“啪”一下盖上盖儿,一套动作干净利落,颇有行云流水之感。

 

04 、你直接碰噻!

 

演员备场、化妆的后台没有帘子也没有门,两侧的化妆桌边,演员们凑在有些花了的木框镜子前上妆。行头配齐了,就踱到门口的麻将桌旁津津有味地观战。

 

“诶!你直接碰噻!撇脱点儿哦!”那边武生扮相的演员很是嘹亮地吼了一声,一手叉着腰,冲着面前老人家的牌指指点点。“等哈就该你登台咯,还在这儿耍!”老人嗔怪道。旁边一台烤香肠机嘎吱嘎吱转着,帮腔一般。

 

麻将桌边观战的剧团演员

 

有个花旦翘着脚坐在烤肠机边上,慢慢悠悠地品着盖碗茶,招呼着进门的熟客。于是乎,麻将声、聊天声,茶碗茶盖的碰撞声,连同着台上的咿咿呀呀声一齐直往耳朵里窜。这里没有人安静地欣赏艺术,而是要艺术大声武气地进入生活现场。川剧豪放的锣鼓和高腔的流行,原因也许正在于此呢。

 

05 、你不要坐这哈儿!

 

进场找座位的过程倒是有趣。本来找到一个靠前的空位置,却被半路截胡,拦下的我的婆婆理直气壮地跟说我:“这个位置有人坐哈!”原来这是一个熟客太婆的“专座”,椅子把手上有她缠的红线!虽然她人还没到,但是位置是留在这的。

 

熟客老婆婆“专座”

 

第一出戏唱到一半,果然有个太婆晃了进来,怀中抱着一包花生,热络的跟熟人打招呼。台上的戏高声唱着,被继母困在房中的可怜女子意欲破窗而出。这老婆婆却一分钟也安定不下来似的四处走动。

 

把花生往好姐妹怀里硬塞(“我牙齿不好咯,吃不得这些!”),站着打拍子跟着演员唱(“‘不如手持花剪,做一个破窗而出……’喔唷,这果妹儿唱得很阔以哦!噶?”),嬉笑着学台上演员的风趣念白(“鼓袅儿鼓袅儿嘞,哈哈哈……”),还转身跟后排两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聊天(“听得懂不?安?我给你讲哈,这果是高腔……”),一出折子戏演完她还要去台前打赏演员(“拿到起,拿到起。”)。

 

熟客老婆婆给后排年轻人“讲戏”

 

好不容易看着她在“专座”(还有自己带的软垫)上安静地听了会戏,却又在几秒后破功——“我嘞桌子嘞?这果不是我嘞桌子!”她面色很有几分慌张地站起来,四处瞅着。旁边的婆婆看了,兴致勃勃跟我解说到:“这个老太婆有专门嘞桌子椅子,她都拴啰绳绳嘞!”熟人、熟戏、熟曲儿、熟地儿,据说这位八十有二的太婆一年有百八十个下午都在这儿听戏,自己吃不了却会给朋友带零食,钱票皱皱巴巴地揉在包里却毫不吝啬打赏,她追求的也许只是“熟悉”带来的安全感,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据守着自己温暖的栖息地。

 

06、好港的三脚架哦!

 

我座位斜前方有个身着厅局风夹克的爷爷,高高地架了一部专业三脚架,上面是一台华为手机——还带一个可以调节方向的云台和手柄。老爷爷从开场就开始录像,完全是摄像师的专业范儿,时不时起身把架着的手机调整角度以便对准台上的演员,或者拉一个特写。“哎哟,好港的三脚架哦!”有人对这位爷爷赞叹不绝,他只微微点头,眼神儿并不偏离舞台,待人走了后才惬意又带点小骄傲地半眯起眼睛,摇头晃脑地跟着哼戏。

 

一边摄像一边听戏的老爷爷

 

07、明天你带瓜子来哈

 

散场后,老人家三五成群地涌出剧团。我模模糊糊地听到几句例如“等会儿一起切赶晚场”“明天你记到带瓜子”这样的对话。像三花这样的传统川剧团,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凝聚着一个熟人社群。在这个时代的角落,时间也慢了下来,传统场里也有一些年轻人,大多数都操着普通话或他们家乡话的新成都人,或许他们也会像当年移民四川的前辈一样,慢慢地,进入到一个城市的时光隧道,抵达一个全新的故乡。

 

三花川剧团 @图片来自于网络

 

网站对话
live chat
网页聊天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