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7日点击数: 4596 次
国际部的吕林桐同学在上周一的校会上,为全校师生发表了国旗下的演讲,这对于每个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的莫大荣耀,也是对同学们优秀的肯定!在演讲中,吕同学讲述了他和同学们改良“鱼菜共生”装置,并发起公益活动的经历。今天上午,他在国际部全体师生集会上再次呼吁:总有一种力量引领我们向上!希望同学们能将优秀进行到底!
国旗下的演讲总有一种力量引领我们向上文/吕林桐亲爱的同学,尊敬的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国际部高二AP1班的吕林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总有一种力量引领我们向上。
上物理课的时候,老师一定会提到,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说,人要学会积极向上,要直面挫折、挑战困难,最终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所以,有时候我会去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克服成长的阵痛,改变生活带给我们的负面情绪,从而使我们破土发芽,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发现,那种力量可能来自于对目标的一种执着,对生活的一种信念;它可能来自于观察生活,不断创新的勇气;来自于心怀感恩,愿意帮助他人的热情。所以今天,我想从我个人的⻆度,用我个人的故事谈谈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有哪些力量引领我们向上。
今年四月,我和同学们春游去到了崇州市凡朴农场,在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农场主陈浩博士用英文为我们讲解了一种农场的特色无土栽培技术——鱼菜共生的相关知识。他介绍到,鱼菜共生是一种全新的无土栽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鱼的有机粪便为栽培在种植床上的植物提供养料,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水质无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陈浩博士让我们体验了家庭式鱼菜共生装置的组装,在当我们准备离开温室大棚去就餐时,他叫住了我们,说:“现在的中国农业发展得很不均衡,很多有知识有才华的人都不愿意从事农业,因为他们觉得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是辛苦而没有发展前途的。所以通过今天的了解,如果你们对于农业有那么一份热情的话,在你们学成之后,欢迎更深的关注中国农业。 ”
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关注农业的青年竟然越来越少,这种基本行业的人才流失意味着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不敢想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接触到鱼菜共生这个全新农业理念的学生,我有这个义务和责任,让更多中学生关注到这门技术和这个产业。
于是在2016年暑假,我组织了10名来自成都各个高中的学生,在凡朴农场待了4天3夜,在40多度的温室大棚内,深入学习了鱼菜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也正是从我们完成一个鱼菜共生系统的基本装置开始,一颗生命力蓬勃的种子在我心里中下,我想要唤醒更多人了解农业,让鱼菜共生这个技术去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十月,同班同学告诉我, 200名就读于甘孜大慈寺小学的学生因为当地交通闭塞无法从外界获取足够多的蔬菜,所以只能一日两餐,导致孩子们营养不足。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当地人不能自己种蔬菜而仅仅靠外界来输送呢?马上,我意识到,大慈寺小学位于海拔三千米的高原地区,高原气候使土壤温度过低无法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我发现在类似情况下,我们一般采用温室大棚技术提高土壤的温度来进行高原栽培。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不用土种菜,而是用水呢?这样是否可以不使用大棚了呢?这个想法被我们立即否定了,因为众所周知,在高原的严寒气候下,水是会结冰的。用鱼菜共生这个技术帮助这200名孩子的愿望似乎就这样落空了。不过,幸好我们没有轻易放弃,在一个星期后,经过和高二、高三同学们的讨论和深入学习后,我们发现可以利用甘孜州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来控制水的温度,并将养鱼和养菜的两个子系统分开,通过鼓式过滤机的连接,最终实现我们的想法。
现在,在国际部有近50名同学加入了我们,我们把这个集学术和创新为一体的公益项目命名为: ECO-凡朴计划, 我们想要从农业、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去帮助这两百位甘孜州的孩子。其实我们仍面临着非常非常多的挑战:怎样的温室大棚设计能够满足当地暴风雪的环境?怎样的无土栽培系统能够让植物吸收到更多的阳光?我们要养多少鱼,供给多少菜?接近20万的实验经费谁来提供?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但我发现,只要我们全力以赴,解决每一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可望不可及。当我们分组讨论之后,我们发现,我们能够用三角架饲养鸡的方式来种菜,以使蔬菜能够接触到足够阳光。当我们完成10页的项目策划后,我们已经接收到了一家广西农业公司的资助意愿。那么,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愿意去全力以赴呢?在我看来,是那种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激情,是那种想要帮助他人的热情,还有一份感恩成长、不忘初心的温情。
从本周起, ECO-凡朴计划的子计划“冬暖花开”也会在全校拉开序幕。我们将在宿舍摆放衣物捐赠点,希望同学们能够心怀想要帮助他人的热情,将多余的过冬衣物放到捐赠箱中,让我们替你为大慈寺小学的200名孩子送去一份温情。
其实,这就是我想要谈到的那种引领我们向上的力量,是善于发现,敢于创新和乐于帮助。而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些引领我们向上的力量,能够被传递给甘孜州的两百个孩子们。我想,我们会永远感恩于我们生命中的这些力量,它真实,它直接,它让我们坚定而执着,并对理想穷追不舍。达芬奇说,你要有勇气向烟雾中走去。或许我们会失败,或许我们的成长磕磕绊绊,但我相信在那种力量的带引之下,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在吕同学的这段经历中,透过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具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孩子,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主动运用这些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过程中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我们非常欣慰,因为这样的孩子充满着鼓舞周围人的正能量,并且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能汲取新的知识并不断的将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的未来必将充满自信与阳光,也希望国际部的孩子们都能不断进步,将优秀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