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2日点击数: 6995 次
在大多数同龄人
都很少关注新闻的这个年纪,
国际部高一的孩子们
却已经走上街头,
开始了新闻调查之旅!
《留学现状调查报告》小组成员:国际部2016级李SH、宋PX、孙ZH、罗RX、万XZ
不走寻常路的IB中文作业
国际部2016级(高一)国高1班的6位小伙伴上交了一份特别的IB中文课作业——《留学现状调查报告》。这份连许多大学生都不一定能轻松完成的作业,却被高一的小伙伴们“正儿八经”的完成了!
提到这次的作业,就不得不说起IB中文课程的教材。和国内教材不同的是,IB中文课程的教材不一定都是各类短文的合辑,也有可能是一本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比如传记《看见》、著名小说《白鹿原》、散文《沉默的大多数》、戏剧《雷雨》等。这次由小伙伴们独立完成的《留学现状调查报告》,正是在学习了柴静记者的传记《看见》后,需要完成的小组作业之一。
想“正儿八经”的做一次新闻调查
柴静记者笔下的《看见》是她本人的传记,同时也记录了中国的许多重大新闻事件。“学习之后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就是——新闻调查,需要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像记者一样去调查和探索。”宋PX同学眼中透露着坚定,“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希望能够认真对待这一次的作业,一定要做一回正儿八经的采访和调查!”
在谈到为什么想要“正儿八经”的去完成这次作业的时候,宋PX同学说:“之前我们还做过一次小组PPT展示作业,我们当时选择的新闻话题是拆迁户。那次的作业只需要搜集资料做PPT展示,但是我们仍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因为我们认为采访一种很好的调查方式,能够让我们的结论更加真实、更有力度、更可信!”
历时两周,完成大量采访和调查
“在小组讨论选题的时候,我们小组成员都一致认为应该选择一个与我们自己密切相关的话题,正好当时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正在做留学热潮的调查,而我们也将是留学热潮中渺小的一滴,将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和父母的期盼漂洋过海,去触碰全新的世界,于是在考虑了可行性后,我们就决定了要做留学这个选题。”
从一开始的选题确定,到后面拟定采访名单、搜集资料、采访拍摄、报告撰写,宋PX同学说:“我们共享资源,互相推荐值得采访的嘉宾,然后明确分工,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采访,花了两个星期去完成这份报告。”这期间,他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并随机采访了各类不同身份的人群,还剪辑出了一段45分钟的采访视频。最后,宋PX和小组成员们一同整理、分析素材,完成了一份5000余字的《留学现状调查报告》,在报告内清楚的阐述了这次的调查背景、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等内容。
反思与收获,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通过这次的亲身采访和调查,听到了许多人对留学的不同看法,让我对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清晰的认识。”宋同学在调查报告中写道:“全球化的发展促进留学潮的愈演愈烈,培养全球化人才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的目标,留学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更广阔的天地,让我们能够在未来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事情,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杨嵌灵(IB中文认证教师)
对高一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初中小学阶段一直埋首课本知识,在获取信息的广度和高度上还有所不足,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读物,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中文课让他们接触一些不一样的作品,阅读一些更有情怀、更有社会担当意识的作品。我们不仅仅需要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去传授知识,更应该站在德育的角度让同学们拓展视野,提升思维的高度。
我们之所以学习柴静的《看见》一书,一方面是为了让同学们学会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和时事,让他们跳出自己的世界,看看其他人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反思自己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正如2016级IB班的孙DY同学所说,“要学会如何去辨别现代社会中复杂的、真假难辨的信息。敏锐的去捕捉一篇文章、一首歌、一篇新闻等内容所想要给我们传达的思想,学会怀疑的目光,避免被其中的虚假内容或偏见所左右。”
这次的小组作业布置为调查报告,也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采访过程中,尝试对各类言论去进行辩证思考,同时也亲身体验一下新闻调查过程中的艰难。这样的体验比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会更加深刻、更加有意义。
更多国际部特色课程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外国语校区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光华校区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外国语校区
关注国际部微信
国际部报考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