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8日点击数: 2251 次
成都中学生自办微电影节,校园里星光灿烂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13日讯 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中学生如何与时代同频,学会用不同的工具讲好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时代的故事?11月12日晚,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第9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拉开帷幕,同学们用12部精彩的原创微电影作出了回答。
14项微电影大奖名单盛大出炉
着华服,走红毯;逐光影,傲青春。颁奖典礼上,由树德国际部学生原创的12部英语微电影作品角逐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演等14项大奖。颁奖典礼还邀请到三位特别嘉宾——专业影视导演帅培东先生,国际部2009级毕业生、电影策展人、独立制片人、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影学系的宋晓佳女士,以及国际部2016级毕业生、目前就读于纽约大学Tisch学院电影专业的李艾月同学。
经过本届评审团的认真评选,国际部2019级IB3班主创团队拍摄的微电影《Be-Good,kid(噢,乖)》,包揽了“特别推荐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最佳剪辑”和“最佳男配”6大奖项。2019级AP1班和2019级IB1班分别夺得“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奖项,2020级IB3班获得“最佳女主角”奖项。最有意思的是,最佳男配角由国际部在读学生年近八旬的爷爷获得,最佳女配角由在读学生的妈妈获得。
专程从北京赶回来参加本届微电影节的该校09级毕业生、电影人宋晓佳,如此评价本次微电影颁奖典礼:“现场堪比金马奖颁奖典礼,无论是音乐还是场地及流程安排。学生的微电影拍摄水平也令人惊艳!”宋学姐还当场许诺,明年她的剧组将邀请同学们参与部分工作!
12部学生作品诠释跨越时空的感动
本届微电影节的主题是“COLOR”(色彩),各班以不同的色彩为主题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有时一天之内要跑三、四个拍摄地点,几乎围着成都绕一圈;因为分歧,10多个人挤在会议室里争论剧情走向;废寝忘食,紧盯着屏幕一帧帧调整画面、音效和配乐……这几乎是所有拍摄小组的真实写照。拍摄完成后,同学们大呼:“要拍好一部微电影真的太难了!”
本届微电影节参赛作品一共12部,风格不一、主题各异。有的在讲对梦想的坚持,有的在讲亲情的温存,有的专注同龄人之间的互相扶持,有的表现感性与理性的纠缠,还有的在聚焦某些群体的生存困境……包揽6大奖项的《Be-Good,kid(噢,乖)》讲述了高中女孩Tina在弟弟到来后,因被父母忽略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和孤独感。影片反映了当下部分青少年正在遭遇的家庭问题和成长困扰。
在评委眼中,这些微电影价值何在?本届评审团主席、树德中学国际部中文老师易路思分享了她的看法:“希望同学们能够持续地关注他们这一代人关于梦想、关于情感、关于生存的问题。代际之间,会有不一样的经历,但是我们会为那些同样的价值和坚持而感动,我想这才是跨越经历与时空的、可以打动他人的东西。”正如全程参与此次活动筹备的赵思桃老师所说,参与了微电影节的同学收获了6大主题词:接受挑战、认识自身潜力、发展新技能、团队合作、创新&批判性思维、奉献和坚持。
微电影的拍摄就是一堂人生课
电影反映生活,生活塑造电影。这一部部真情实感的作品是国际部学生对平时所学、所见、所思的延伸。作为本届“最佳影片”的主要组织者与创作者之一,2019级IB3班的雷子超同学分享了他的参与感悟:“我觉得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个人创作和集体协作之间的平衡。在筹备初期,班主任Apple曾说,艺术创作一定是孤独的。我们几个主创团队成员也认同这个看法。然而这是一个班级活动,我们希望最终看到成片时,有更多的同学因为参与了这部微电影的拍摄而骄傲,而不是单纯地以一个看客的心态去看待这部微电影。于是在拍摄之前,我们细化每一项工作并分配给了愿意参加的同学们。我们的作品能够获奖,这份荣誉绝不仅仅属于主创团队,每一位参与的同学都将共享这份喜悦。”
据悉,自首届微电影节举办以来,国际部学子已创作出英语微电影作品70余部,这些影像故事或关注社会,或聚焦校园,或反思成长,展示了国际部学子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广阔的视野,以及希望通过作品带给更多人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感!每一届国际部微电影节都涌现出了许多在电影方面才华横溢的同学,不乏成功进入美国纽约大学Tisch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影学系学习的学生。
树德中学国际部主任钟远波介绍说,延续9年的微电影节,是国际部为学生所搭建的展示自我与锻炼综合能力的平台。“希望通过微电影活动教给同学们一堂人生课。而同学们在微电影节中的收获,正是国际部持续举办这一活动的初衷。”
本文转载自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