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9日点击数: 1424 次
认清自己的优劣势
经济学成为我申请的专业
提到经济学,很多人认为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但在我看来,经济学不仅是象牙塔里的学问,也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在高一就确定了经济学专业,不过一开始的初衷很简单:理工科对数学的要求太高,而学习纯文科又对非英语为母语的同学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选择过于草率,但我觉得,这种选择方式也许能为当前迷茫的同学提供参考,清楚知道自己的优劣势,以此作为出发点考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确定专业的同时,我也较早确定了以英国为主的申请方向。英国大学的申请注重学术,因此为了准备大学申请,高一时,我便开始频繁与经济学打交道。比如准备经济竞赛、阅读课外经济书籍、写论文……像被印象派打开世界的梵高一样,我的眼里到处是经济学带来的惊喜,那些通过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式模型,看起来似乎更加可爱。经过大量的课外研究,我对这个学科慢慢产生了好感,也有了在大学继续深入学习的想法。
Kaitlyn部分经济商科类奖项
对于专业选择,我想把我这样的切身经历分享给还处在迷茫期的学弟学妹:选择自己擅长且喜欢的。如果和我一样,没有尤其突出的学科,也没有特定的个人偏好,不如选择一个自己不反感的专业。当你大胆了解,敢于尝试后,或许某一天,那个学科的闪光点就在向你招手。无论如何,在选择专业时,忠于内心,舒适就好。而焦虑的家长们,也请支持我们的选择,要相信我们会做的很好。
一波三折的申请季
最终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这个申请季对我来说一波三折,但最终结果于我而言是幸运的。一开始,我选择英国做为主要申请国。英国大学看重一个学生在所选择专业/学科上的热情和潜力。得益于之前很多专业相关经历的加持,为我准备英国方向的文书提供了大量素材。正是有了这些经历作为铺垫,我的文书写作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
申请季真正遇到的困难是时间管理,在准备英国大学笔试时,需要兼顾各种IB考试和ddl(任务截止的最后期限)。同时,我也在申请美国的大学,但申请时间比较晚,因为test-optional(标化考试成绩可选)的政策,让没有SAT/ACT成绩的我选择做一下尝试。
在此,我最想感谢升学指导老师Cissy。在我忙得喘不过气时,那些复杂的申请表格是她指导我填写完成;在我最焦虑时,她细心分析开导的话语,让我豁然开朗;而我很多的迷惘困惑,在她秒回消息的语音文字中得以解答。更让我欣喜的是,在此过程中,之前担忧的时间管理能力,在无形间逐步提升。
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我接连收到美国ED(早申请)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拒信。即使这样,我依然想对未来的申请者说:不要因为一封拒信就否定自己,没有录取不代表你不优秀,只是暂时的不合适,最合适的总会到来。
RD(常规申请)阶段接近尾声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悄然而至。其实这所学校恰恰是我在申请时最不在意的,出乎我意料之外,但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随后的一个月里,我陆续收到等待很久的UCL(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录取,虽迟但至。
Kaitlyn部分录取信
申请就是充满这么多不确定性,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学会正面迎击,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合自身经历,想给申请英国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一些建议:
1、不要只盯着G5大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选一个国家/地区作为参考。英国经济学/商科类专业的录取结果往往很晚才会发布,期间存在太多变数,提前做好准备很重要。
2、英国很多大学的经济学专业申请难度并不低,我所认识的很多牛人也没有获得录取。经济学专业其实对数学要求很高,并不是我最开始想象的那样,只有理工科才对数学要求高。经济学在英国并不类同于商科,而是一门科学,还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经济思维,有较好的经济分析、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3、不要只看到谁谁谁录取了某某学校,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自己就好。
高中三年时光
让我收获宝贵的成长经历
三年时光里,很开心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伴,也遇到了良师益友。除了升学老师Cissy,还有班主任Candice,经济老师Harmon……老师们除了真正理解我们之外,还拥有很好相处且有趣的灵魂。在经济老师Harmon的课堂上,总是弥漫着欢声笑语、自由讨论的氛围,能激发我们无限灵感,衍生出更多课堂之外的经济知识,学以致用。
岁月的流逝挥不去执着的梦,时光的飞驰带不走永恒的心。高中三年,感谢在这里遇到一群一起努力的同学们,我想,未来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做更好的自己!继续披荆斩棘,迎风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