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4日点击数: 1554 次
名校毕业,却毅然辞去高薪工作,致力于“传统文化再创造”,只为了“能留存下来、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吗?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把最初简单的想法执行到底,她坚持了6年,未来或许还有很多年。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2006级校友
美国耶鲁大学环境工程硕士
壹文研究所主理人
极简美学与华丽传统的碰撞,她让大凉山套绣焕发新的生命力
2016年的一天,潮湿又清凉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山坳里,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美国耶鲁大学硕士毕业,回到成都创业的龚怡文。
这一天,龚怡文做了人生第一场“农村励志版即兴演讲”。站在会议室讲台上分享时,她眼前是当地村民质朴的面孔,脑海里却不断闪过在美国的六年时光。
在耶鲁大学时的龚怡文
在耶鲁时,周围的同学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对当地城市、对周围产生积极的影响。她记得那里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勇敢地追随自己的本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龚怡文也一直想做一些“能留存下来的、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她毅然辞去美国著名环保公司Terrapin Bright Green环境咨询师的职位,回到成都,创立了“新派民艺美学”工作室:壹文研究所。
这次凉山之行,是她回国后的第一次民俗采风,她想亲眼看看大凉山中有什么是可以“传统文化再创造”的东西。
传统彝族套绣
演讲后,绣娘们争先恐后地将一幅幅巨大的绣布铺展在龚怡文眼前,告诉她当地绣娘的口谣“三针穿一点,珠珠串一线”,试图让她明白什么是“套绣”。虽然他们都不懂龚怡文的研究所到底在研究什么,但他们没有来由地相信,她可以将他们的手艺带出大山。
很快,龚怡文就觉察到华丽“套绣”背后的问题:刺绣手艺耗时耗力,表现形式与时代脱节,没有任何机器可以制作它。
从村里出来的路上,龚怡文看着村口墙上那句“让村民们有车子,有房子,有票子 ”的标语,她突然开始急迫起来。回到成都后,龚怡文创立了“OCI原创设计品牌”(OCI lab),首先希望打造的就是既能将“套绣”发扬传承,又符合现代美学的作品。
龚怡文反复思考如何让传统技艺跳出“民族风”的怪圈,她找到了皮具设计师谢俐,谢俐用冷淡干净的风格与套绣碰撞出了新的视觉艺术。
第一个产品系列设计稿诞生了,它叫做:The View。
The View图案的元素提取自彝村的地廓山形、草植风月,将意象简化成线条,以便套绣的运用。
接下来的日子,与其说是进行产品设计研发,不如说是让大山里的绣娘们明白外面的世界。龚怡文最大的难题是,给绣娘们解释“简约风”是什么。绣惯了大花大鱼的她们会崩溃地问:“我绣的这个弯弯是啥子意思呢?”经过多次激情演讲、沟通磨合,大山深处习惯了大红大绿的绣娘们终于感受到了无印良品式的美。
绣娘们用一针一线勾勒出龚怡文坚持的“传统文化再创造”愿景,同时也绣出了套绣的另一种发展可能。
2017年OCILAB推出的“The View”系列套绣帆布包
2018年OCILAB推出的彝族套绣手机壳
The View系列上线时,怡文在电脑上敲打出一排文字:
“希望再过10年看到这些作品,它们的存在,不只是一件符合现代审美的商品,或像网红般短暂易逝;而是能经受时间检验的原创手作,使每一个参与研发者内心更加丰富的作品。”
拒绝迎合平庸和无趣,她坚持异于众人的美学内涵
第一个系列产品进入常态化后,龚怡文心里想:或许可以做出更多有趣的东西。
在道明竹编采风时,清俊挺拔的竹条让她萌生灵感,但看着复杂昂贵、略有些不接地气的竹编工艺品,龚怡文又觉得竹编还可以有更加生活化和美感两不失的存在形态。
不过,产生想法和创意很容易,要落地却满是荆棘。
首先,做竹编和做皮具的制作师各有各的想法和技术难处;其次,不同材质和工艺的碰撞需要多次打样尝试。很多次,做到最后才发现行不通,可能样子好看不禁用、也可能好用不好看。
竹编艺术
作为主理人,在解决研发问题的同时,龚怡文还要面对很多不理解的声音——
“这些产品能销售几个?”
“不过就是包上绣几条线而已。”
“耶鲁回来就干这个?”
每每这时,龚怡文就会想起在国外习得的一种思维方式:每个人关注这个世界的角度很多元,去迎合无趣的人,岂不让我们也变得无趣?
2017年末,龚怡文费心许久的Bamboo“拾竹”系列发布。看着四川人口中的“篾片儿(mie pier)”一点点变成新式美学的包具,进到许多年轻女性的衣橱,她觉得自己做了件多么有趣的事啊。
2018年OCILAB推出的竹编系列皮具
2018年,龚怡文又捣鼓起了木头,甚至在木头上绣花。除了木头,历史悠久的传统藤编也被怡文拿来二次创造。有时她还和朋友们一起做一些妙趣小物。
许多人开始知道,有一个耶鲁硕士回国的女生,在做一些融合了传统技艺的包包。
赞许、观望——这是人们普遍的心态,但潜台词是:“她可能就是玩票吧。”
不知不觉,她已经做了六年。
一针一线、一块木头一块皮。手作、传统技艺的精细,让每一个产品的面世都需要很长的研发时间。但在经营方面,龚怡文却有些不合时宜的佛系,没有直播带货、没有网红推广。
她只是想做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事,靠作品和背后的文化吸引有缘人。
一个兼具美学与技艺的包包,被龚怡文定义为“大众可以消费的美学”。价格不到一件LV Neverfull的1/20,这背后却有一辈子的手艺、传承下来的文化、更有异于众人的美。或许,我们应该思考,那些放在繁华地段橱窗里的物件,真的比一只竹编牛皮包更值得留下吗?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为情怀买单,但我们至少要清楚为何种内涵付费。
壹文研究所(One Cent Idea Lab),简写ocilab,意为“一文钱的想法”。曾经有人嘲笑龚怡文这个想法“一文不值”,她说:“至少也值一文钱嘛!”由此,龚怡文创建了壹文研究所,意在鼓励所有有想法的手作人:“谁说你的想法一文不值?”
在喧嚣浮躁的尘世
把最初简单的想法执行到底
有多少人能坚持?
但龚怡文一直在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