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2日点击数: 6593 次
fresh man,是美国大学对新生的称呼。大学一年级学生,是学校的新面孔,故为新鲜人。此用词直观、形象、生动。后来,在我国一些大学内,也对它进行直译,直接运用这一词语了。此次在美国追访成都学子,我们探望和采访了许多刚在美国学习了一两个月的fresh man。这些来自成都的fresh man,怎样度过他们在美的新生生活?刚刚离开家乡的他们会不会特别想家?怎样应对和美国本国学生以及其他国际学生的文化差异?美国大学课业是否和国内一样较轻松?答案很快揭晓。
fresh man素描
林海镜 高中时在成都石室中学就读,2010年通过华樱出国成功申请到南加州大学(全美本科综合排名前30名)
熊乐峪 高中在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就读,2010年成功申请到南加州大学(全美本科综合排名前30名)
丁一 庄兰婷 朱家冀 黎盛雨 均为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美国部学生,2010年成功申请到宾州州立大学(全美综合排名前50名)
我们的生活
初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满怀憧憬和喜悦,但也会伴随着紧张和忧虑,甚至部分人会出现惆怅和茫然。对于许多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高中毕业生来说,生活上能否迅速适应异国文化、积极调整心态,就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题。
饮食:食物带来的肥胖忧虑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些刺眼的中午阳光下,林海镜和熊乐峪在南加州大学的约定地点和我们见了面,虽然只来了两个多月,但两人都直呼自己长胖了,长胖了。
去吃饭的路上,林海镜和熊乐峪不断地碰到中国学生,很多人他们都认识,特别是那些大一的新生,他们相互友好的打着招呼。谈到食物,两个人说基本中午、晚上都在食堂刷卡吃饭,食堂卡费是开学前就存进去的,一学期2500美元。学校食堂供应的是自助餐,主要分为肉类、蔬菜类、主食类,才开始点都吃不惯,特别是蔬菜,都是生的....
不过,很快林海镜和熊乐峪就基本适应了饮食。不吃就要饿肚子,所以只好将就吃了,吃多了也就习惯了。熊乐峪的前半句说的是实话,后半句在记者看来就有些表忠心的味道了,不会坚持不下去,自己花了那么多心血,妈老汉儿也花了很多钱才把我送出来,肯定不可能半途而废。
看着眼前的两个小老乡,记者决定请他们去打个牙祭。南加州大学的小吃城大多数都是美式餐厅,也有中餐厅、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以及意大利餐,但对于味觉已经被娇惯到一个档次的四川人来说,这里的味道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敢恭维。林海镜和熊乐峪已经越过——了挑剔食物的第一关,现在也操练到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境界,现在他们要攻克第二关:拒绝肥胖。因为摄入的都是高热量的食物,身体上的变化就显而易见。林海镜为了不让自己一个学期下来就变成个大胖子,坚持每天早上晨跑,此外还会和同学约着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至于饮用水方面,美国人一般都通过一个过滤系统直接饮用自来水。对此,林海镜也已经适应喝生水的生活,而熊乐峪的房间里还放着一箱箱的瓶装水。
住宿:让人脸红的免费避孕套
林海镜和熊乐峪有幸被分到同一宿舍,宿舍是5层楼的白色建筑,宿舍对面还有一个现代化的健身房,学生可以刷卡进入。
走进宿舍,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风格明快、色彩鲜艳的大厅,大厅内摆有沙发、茶几,还有大屏幕的电视。坐电梯到达他们宿舍的所在楼层,一出电梯,一个张贴着各种各样广告的告示栏很是打眼,而据了解每个这样的告示栏前还有一个白色的纸袋,里面放着免费供应的避孕套。有意思的,对于这个纸袋,两个刚从中国高中毕业的大男孩介绍时明显非常的害羞。
宿舍是由一间间一套三的公寓组成的,每间房均是两人间,林海镜的室友是一名美国本土学生,影视艺术专业,怎么说呢,他有点艺术家的情绪化,不过对人很友好。而熊乐峪的室友则是一名大大咧咧、活泼的美国大男孩,他喜欢吃零食,不过很乐于跟我分享他的零食。
南加州大学对于安排宿舍的一些工作细节让两名成都学子觉得很贴心,我们在搬进来的第一天,都会填一张由宿舍管理员发的表格,表格上会让你列出你喜欢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习惯,讨厌什么样的人,讨厌什么样的生活习惯等等。如果宿舍内的人在生活习惯上有冲突,可以协调,如果协调不下来,还可以换寝室。比如林海镜和熊乐峪都不抽烟,因此他们都选择了不抽烟的室友。
心情:想家时她会偷偷哭上很久
已经到了美国两个月左右,新生们的新鲜感没有了,他们开始感到更多的是寂寞。林海镜性格非常开朗,也有很多外国朋友,再加上他喜欢参加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因此冲淡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不多话的丁一是成都商报记者到达宾州州立大学后第一个见到的学生,午餐的,虽然他已经吃过,且下午2点还有课,但他还是一直尽职的陪着我们吃饭,甚至到了1点50分还没走的意思,记者催着他去上课,他却说:”再坐10分钟嘛,然晚上和他还约了见面采访,但他眼神中还是流露着不舍的味道,最后在记者的威逼下,他才依依不舍地去上了课。”
"我觉得这里除了空气好点,什么都没有成都好!”这样有些任性的话语,当然是女孩子说出来的。乖乖女庄兰婷有些内向,她说尽管自己每天都要和妈妈爸爸通话,但仍然非常想家。有一次,因为电话串线,妈妈没有接到她的电话,她偷偷哭了很久。
华樱出国留学专家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目前的阶段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候,挺过这个时期,他们将结交到新的朋友并产生新的兴趣;而他们开始看不惯的一些事也会变得顺眼了,他们开始逐渐放松,甚至会嘲笑过去。只有到这时,他们才能更准确的在新环境中定位自己,留学生活也才会真正开始。
我们的学习
想要留学的学生或家长,如果还抱着"逃避高考、逃避国内学习压力"的目的,那留学生涯一定会失败。你能想像吗?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考前也会如我们应付高考一样"如临大敌",有的学生甚至两年白了一半的头发。
选课:要的就是你主动学习
在美国,学生选课完全取决于自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选择课程。大学里没有统一的班级,也没有明确的年级,一个课堂上听课的学生可能来自各个年级。
"我就是选课选晚了,没有选到想上的课程。宾州州立大学的Fresh man黎盛雨觉得很可惜,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开学后想安顿好再去选课,哪里知道那个时候热门的课程全部被选满了,我现在的经验就是必须自己关心选课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不留心,你很可能错过选课机会。同时,因为是选课制,学生还必须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主动学习能力要很强。至于选课制,目前在宾州州立大学工业工程学系读大二的潘柯邑(原树德中学国际部学生)就有自己的一番解读——为什么美国大学可以盛产精英,也会产出留学垃圾,就是因为选课制,用功的人更加用功,而偷懒的也很容易找机会不去上学。
考试:平均两三周来一次
潘柯邑说,美国课业的负担其实也很重,和中国的大学完全不一样。因为上个星期有项考试,所有之前我们每天都在看书,晚上看到凌晨两三点,早上六点过起来又接着看。潘柯邑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同学是北京女孩,才来了两年,头发都白了一半,上个星期考前复习太累,最后竟然晕倒了。
潘柯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美国的大学考试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少,恰恰相反,非常频繁,平均两三周就有一次,而且几乎每次考核的成绩都会被记入总分;考核内容也不限于考试、报告、小论文,甚至口头发表等形式也常有。所有考核中,中国学生最为熟悉和最容易对付的应该是笔试了,而那些开卷考试、小论文、报告等对他们而言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些考核方式往往题目较大,需要准备很长的时间,对知识面的要求也很广,表达形式也要求新。在美国大学里有一句话叫讲一(指课堂),学二(指课后),考三(指考核)。
现在,林海镜觉得自己比在石室中学读书时还要更忙些,“我下午本来有两个复习计划加一个看书计划,因为接受你的采访,都要调整。基本上,我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非常满。
庄兰婷说,如果晚上她有课的话,最晚会上到10点,但即使这样,每天早上6点半她还是得起床,和国内大学的同学过得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课外:社交锻炼的是综合素质
美国大学的课外活动特别丰富,主要有俱乐部与社团、音乐与艺术、体育运动、游玩活动和社区服务等几种。成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来自成都的Fresh man对于课外活动的态度有两种,一半觉得没意思,把学习弄好就够了;另一半则非常热衷参加课外活动。而不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同学,又以女生为主。
采访好久结束,我晚上还约了人练篮球。个子接近1.90米的朱家冀性格非常开朗,一进宾州州立大学,他就参加了一个篮球队,篮球队全部由中国学生组成,队长是前树德中学校队的队长。这是我们学校惟一一个全部由中国学生组成的篮球队,目前战绩是三胜二负。朱家冀打的位置是前锋,常被敌队高大的黑人后卫冲撞,但他骄傲地说:不虚,我突破能力好得很。朱家冀迅速融入生活还表现在,他会常常参加学生自发组织的周末Party,和来自各国的学生一起喝酒聊天,宾州州立大学的Party非常出名,每个周末都有很多主题Par-ty。
女生为什么不愿意去参加课外活动呢?她们说,主要是害怕其他国家学生和她们有文化差异。对此,朱家冀认为,文化差异是肯定存在的,事实上你也很难融入美国本土学生的圈子,不过他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不需要刻意去融入他们,把他们当成中国人一样,有共同话题就多说点。
周末的美国大学校园
潘柯邑则认为,美国人不会主动让你来融入他们的圈子,这需要你更主动地接近对方,其实他们大多都是非常非常友好的。还有在学校打工,也是一种结识朋友的方式。我现在就在做类似于助教的工作,帮老师批改作业,联络学生,这些都对我交友有益,不是说非要融进他们的圈子,但在大学期间打下人脉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华樱出国留学专家认为,留学美国,仅仅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是远远不够的。美国大学更关心的是学生个人的综合发展,因此学校都会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帮助其在课余时间使自己在其他方面也能综合发展。
《成都商报》201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