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初升高
在线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专区 > 升学资讯 College Counselling Info

【2020申请故事】我,始终,依旧,还是那个我 ——芝加哥大学申请心路历程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2日点击数: 2261 次

文章分享到:

 

      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简称“芝大”, 世界著名私立研究性大学,美国综合大学最新排名第6,常年位列世界大学排名前10,素以盛产诺贝尔奖得主闻名......

 

      获得芝大的录取,是让很多人羡慕的成绩。但Cindy认为,“我,始终,依旧,还是那个我,是那个被牛津拒了,又被芝大录了的我。有点社交恐惧症,有些叛逆的我,就是最好的我,而并不是被芝大录取,才使我成为最好的我。”

 

      在此,与您分享树德国际部高三学生Cindy的原创,剖析芝大申请心路历程,这篇文稿并没有很多所谓的申请心经,标化高分秘诀,有的是无惧他人目光的独立思考!

 

      新学年,让我们共勉!

 

Cindy Xu 17级AP学生

芝加哥大学 ED2录取

专业:艺术史

托福:110+ ,SAT:1500+ 

AP五科全满分(5分)

 

 

      大家都是看着学校名字点进来的吧,我跟你们一样。

 

      我也很喜欢看这种名校录取的推文,不管是因为八卦之心,闲极无聊,还是企图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作为旁观者,每每点开一篇推文,我都会去搜索那些最“客观”的数据,比如,录取学校,标化,夏校。因为这些,是我了解这个人最直观的途径。就像现在的你们,会去掂量芝加哥大学到底怎么样,会去试图用我的标化来合理化我的录取结果。另外一个途径,没有那么直观,但也还算简单,就是看我这篇文章都写了些什么。

 

      这是我了解别人的方式,也是别人了解我的方式。也有可能,这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模式。我们改变不了。

 

      曾经的我也渴望过、呼喊过,希望申请不仅仅是一个成王、败寇的游戏。但现在,我觉得这样对于旁观者的谴责是不理智的,没有道理的。

 

      片面是必然的,因为信息的传递是受限的,个人的理解是有误差的。

但这一些周遭对你的片面评价,甚至AO对你的片面判断,并不应该影响你对自己的认知。

 

      我知道,很难。但我们可以慢慢来。

 

      接下来,我会告诉你我的故事。但这只是故事,不是经验,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既是这场申请游戏的输家,也是这场申请游戏的赢家。

 

 

      14号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彩色的。我梦到自己被芝加哥录了。

 

      在一堆奇形怪状的“Congratulations”图案中惊醒,我心就凉透了,恨不得缩回被子里面,把这场梦重启一下。

 

      牛津的rejection告诉我,梦都是反的。

 

      15分钟后,我就收到了芝加哥的邮件,让我查portal。我立马把手机息了屏。11点还有一节课,我不想让这封拒信坏了我的心情:一定不能查。

 

      后来,朋友耐不住性子了,10点的时候跟我说:“你查嘛,我一会儿安慰你,保证你在1个小时以内平复受伤的心情。” 我也有点焦虑,就查了。

 

      “你准备好纸巾。”

 

      点进了portal里面之后,我就一直在letter里面找“we are unable to offer you a place” 这一行字。咦?去哪里了呢?我甚至没看到标题上大大的“Congratulations”,还是彩色的。

 

(芝加哥大学录取邮件)

 

 

      我记得我刚刚开始准备托福赛达的时候,看着当时的学长学姐一个个都是托福110+ 、SAT1500+,就觉得那也不是很难嘛,我总有一天可以考到的。我猜中了结尾,却没有料到过程。

 

      哪有那么容易。

 

      阅读量太少,词汇量不够;考场上突紧张,大脑空白;就算练心态,练速度,最后能心平气和地走出考场,也抵不住亚太curve突然尴尬。

 

      标化很磨人,但也很练心。走这么一遭,倒也不是坏事。

 

      我很感念一路上陪着我的人。

 

 

      活动上,我挺叛逆的。初中的时候就总是听说留学生会为了丰富自己的活动列表去支教、去关爱残疾人、去参加社团活动、去做学生会主席。所以我就拒绝了所有的这种活动,因为每一个人都做让我觉得假、让我觉得不够真诚。再就是,因为初中的经历,我对leadership这个词过敏,任何体现领导力的活动我都不想碰,也都不想做。

 

      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我,足够叛逆,也足够片面。公益没有什么不好,领导力也没有什么不好。疯狂的拒绝既是我“从大流”心态的触底反弹,也是对于自己内心对竞争的胆怯和逃避。但是我依旧感谢我的叛逆,它让我开始思考这些活动最根本的意义,它告诉我不要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它告诉我不要逼自己去抓住所有眼前的机会,只需要抓住那些我真正想得到的机会就好。

 

      后来的一次挑战,是当我有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后,我发现过程并不是我所喜欢的。我个人有一点社恐,有些时候不太敢和陌生人来往。但是我对印尼的文化又真的很感兴趣,如果想了解更深的话我就必须和当地的人打交道。我的欲望和胆怯就开始打架了。最后,我其实并没有完全战胜我的胆怯,还是浑身不适,但还是逼着自己把这件事做完了。这次,这种情况,我觉得逼一逼自己就很值得的。

 

 

      文书写作上面,我刚开始没有概念,一直在试错。我自己最开始写PS的时候,总想着要把自己当下能想到的最深的想法写进去,把自己能用的最好的文笔用出来。或许这不是写文书最好的方法,但是那些文章,现在回看,真的太有意思了。

 

      申请季短短几个月,自己的想法一直在更新,人生哲学一直在变,而我的文书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记录。
 

      不过这样的后果就是,文章不太清晰明了,可能老师在看我文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面在想什么。 在写文书的时候,因为老师们总是会提意见,做修改,又因为很多文书很走心,所以被别人评价总会有一种把自己赤裸裸的展示给别人还要接受别人评头论足的感觉。会难受,会迷茫,会崩溃,但是积极一点,总会好起来的。

 

 

      我最后呈现的文书没有刻意避免陈词滥调,也没有刻意迎合什么价值观,没有逼着自己虚假,也没有逼着自己真实、宏大、刻骨铭心。

 

 

      国际部于我,是支持,是陪伴,也是一段时光。

 

      之前游离在普高,总觉得自己是最特别的一个,大家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和大家也没什么共同话题。树德结束了我这样居无定所的生活,给了我一个归属感。班主任能理解我的焦虑,能在低谷的时候给我加油、鼓气;教学的老师也都对自己的科目很精通,很有耐心;升学指导老师总是可以不厌其烦的跟我讨论选校、活动、文书。再次表白我校的升学指导中心的老师们!陪了我一路,跟你们聊了太多,你们也知道了我的太多“秘密”。这段时间对于我而言很美好、很难忘,希望于你们也是一样!

 

 

      树德国际部给我的,是我想要的高中生活。可以在林荫散步,在操场打球,可以有一群人,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这种感觉,很温暖。

 

 

      好了,故事讲完了,接下来的话,想说给正在申请季的和将要步入申请季的你我:

 

      申请之前,总有很多故事,我们不相信。

 

      我们会去相信录取的结果就是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水平。那些所谓的“运” “气” 都不过是安慰人的谎言。

 

      但当我真实地坐在电脑面前,打开portal的时候,我知道,如果我录了,大家都会觉得,这是天道酬勤;如果我没录,大家就会觉得,她只是虚张声势,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可我,始终,依旧,还是那个我。

 

      我就是那个,被牛津拒了,被芝加哥录了的人。

 

      我究竟该如何定位自己?我究竟是那个天道酬勤的我?还是那个漏洞百出的我?

 

      申请结果,考试结果,很多时候是不可控的,不确定的。我们的真实水平和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如果我们总是用这样的不受自己控制的结果去衡量自己,只能患得患失。

 

      我无法改变申请这个胜者为王的游戏规则,无法改变录取的不可控性,甚至无法改变别人了解我的视角和途径。我只能希望大家能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认知,一个不被录取与否所左右的认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知道,很难。但我们可以慢慢来。

 

 

      那些被拒的人也闪着光。我真真实实的看到了。

网站对话
live chat
网页聊天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