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4日点击数: 2159 次
从传统中学进入国际部,培养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每个学生都需要走过一段逐渐适应的路。曾经,鲁昱麟同学以傲人成绩进入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却在第一学期遭遇“滑铁卢”。今天,她将讲述她走出心理落差、奋起直追并成功收获梦校OFFER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鲁昱麟 Lin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2018级IB学生
录取学校:美国莱斯大学
(全美综合大学排名第16位,被誉为“南方哈佛”)
IB预估成绩:44(满分45)
托福成绩:110+(满分120)
12月10日,一夜未眠,我已经在残存的梦境碎片里构造出了自己被拒绝,家长同学安慰我的场景。
朋友说我在放榜前很自信,我总是说自己可以。但是我觉得自己不过是在伪装自我。我相信运气,却也过分依赖运气,我在放榜前连朋友发给我的抽奖链接都不敢打开,因为我怕浪费运气。这份伪装的自信不过也就是想宽慰徘徊不定的自我罢了。
夜晚12:16,我转发了一只嵌着Rice的鹿,祈求着一份好运。
早上7:00,我迅速打开查询页面,迎面而来的是丝带和“Congratulations(祝贺)”。
我终于迎来了我的平原。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简称Rice,位于美国休斯敦市郊,于1891年创建,是一所全美顶尖的研究性高校,多年来以工程、管理、科学、艺术、人类学闻名,是美国南方最高学府之一,声名卓著的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美国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该校与其它三所美国南方大学(杜克大学、范德堡大学和埃默里大学)被称为南方哈佛。在2021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中,莱斯大学位列全美综合大学第16位。
我在高中时光里经历的最狂骤的暴风雨:标化
高中三年,标化是我学习道路中最狂骤的暴风雨。2018年,中考成绩优异的我在进校时,内心对失败还是会有些芥蒂。同年12月,第一次考托福,在同时参考的同学中,我是最后一名。那天,朋友陪我在校园哭了一上午。我试过刷题,试过反复写作文,我也曾经数个晚上没睡一直听听力到了凌晨三点。但是,什么也没有获得。在失望的同时,这般无用的努力让我开始意识到,我过往的方法不适合了。
我开始寻求新方法,开始尝试用精听代替泛听,增强写作观点输出和逻辑推导,调整口语的表达方法和思维习惯。转变是困难的,但是总归还是有效的。最后高三上半期,在不断三番五次,甚于成绩还有倒退的情况下,我终于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
标化,是一场骤雨,打击着我,磨练着我,也重塑了一个更加坚韧的我。
探索:在活动中树立自我
在尝试跋涉标化这座大山的同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我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我依然是那个“差不多”学生,什么兴趣爱好对我来说都好似相同。升学老师给了我建议,鼓励我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给自己多一些历练的经历。
由于一个偶然的因素,我参与了一个帮助盲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志愿活动,渐渐了解到了盲人面临的教育限制与生活困境,并且希望自己能在未来拥有更大能量时伸出援手。在这些活动当中,我不断磨练自己,不仅逐渐突破内心对未知的恐惧,尝试和更多拥有不同背景特质的人群进行交流;也更加愿意关注社会动向并且提出个人观点;还培养起了用写作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我不完全是个标化党(也许是因为我的标化不算特别出彩),我看重活动,因为我觉得那是成长中真正历练和塑造自我的过程。在活动中的不断探寻,让我逐渐开始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并提升自我。
沉下心整理自我:我与文书的“爱恨情仇”
关于文书中的PS(个人陈述),最开始我一直找不到方向。我觉得自己平淡无奇,只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在性格和经历上没什么特别的。但在和升学老师一次次沟通中,我逐渐明白,学校想看到的不完全是你最独特的地方,而更是你投入最多、最重要的地方。于是我终于找到了方向。
然而,找到方向并不意味着胜利,文书的写作令人崩溃。在提交截止日的前一天晚上,我仍然对着一篇补充文书焦头烂额,总觉得自己少了内容,却又不知加上去是否合理。很感谢升学老师的耐心和循循善诱,用提问式的沟通让我思考提炼、提升文书的方式。
如今看来,我最开始的文书和最后提交的版本相差甚远。文书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与提炼的过程,更是一个整理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尾 声
“过了垭口,便是平原。”在等待申请结果时,我偶然读到这句话,深有感触。
垭口,是两山间的狭窄之处,风雨凛冽之地。但是,只要过了垭口,爬山人便可以找到最快最省力的进山、出山之路。每个人都会经历垭口,会在当中“挣扎求生”。垭口的风雨凛冽刺骨,令人痛苦,但我们必须前行。正如同大学申请,本身就是一次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博弈,有成功,也会有失落。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丰富自我,剩下的,便交给时间。
愿所有人都可以跨越垭口,抵达花团锦簇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