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4日点击数: 2340 次
从最初的被嘲笑,到后来舞台上的自信舒展;从抗拒古诗词,到内化成自己的文学积淀……在陈姿霓同学的成长经历中,她一直在不断尝试超越自我。后来,她把自己热爱的舞蹈和古诗词写进文书,成功走进了与自己完美契合的理想学府。
陈姿霓 Angelina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2018级AP学生
录取大学:美国维克森林大学
(全美综合大学排名第28位)
获AP学者奖(AP Scholar)
托福成绩:100+
记得高一刚入学时,我参加了VCE一个学姐的公众号项目,对当时的早申请季印象很深刻,因为我帮忙采访和排版了很多优秀录取的推文。其实那个时候就默默羡慕着,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能上榜。
这不就来了?!
2020年12月19日早上8:50,我意外地被窗帘外的阳光叫醒。慢吞吞打开手机的我,以为今天依旧会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周六,却发现在维克森林ED早申请群的小伙伴们都在私信问我情况。急急忙忙冲到书桌前熟练打开Portal,无奈家里的网络实在太慢了,在update information(信息更新)那里卡了将近两分钟。那是最煎熬的两分钟:我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
随后“Congratulations(祝贺)”映入眼帘,虽然不像其他学校那样伴随着彩带特效。
录取信截图
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简称WFU),建于1834年,坐落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历史名城温莎(Winston-Salem),是美国一所极富盛名的综合性研究大学,以小班制精英教学体制著称,连续21年位列全美综合大学排名25位左右。
“好好准备吧,把你自己亲手送进梦校”
一时间无数次在脑中彩排过的画面变成了现实,我居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先干什么。
很迷茫,也很激动,截图都截了好几次才发到申请群,发给朋友。接着我抱着我爹哭了一分钟,然后又接着发朋友圈,发空间,发家里的群,发完后继续躺回床上睡觉。很有趣的是前一天晚上我发着WCU(Wild Chicken Universitiy,野鸡大学)的恶搞录取通知书得到了祝贺,第二天早上我拿到了真正WFU的offer。当然,这依旧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但对我来说这天的阳光出奇晃眼。
其实我并没有叙述的那么平静,或者激动,因为WFU这所杀千刀的(划掉)可爱的学校连ED都是采用Rolling(滚动录取)方式,自10月31日我提交了申请之后,每天都是焦虑的放榜日。所以早在十二月初听说已经有人被录取了之后,我就已经非常淡然接受了自己会被“翠菊”(拒绝)的想法。
我一边刷着知乎被拒回答和拒信模拟器安慰自己,一边写着ED2和RD的文书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甚至写了长达13000字的文字来回忆我的2020年……可是在写完的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WFU的面试通知。我的升学老师说,好好准备吧,把你自己亲手送进梦校。
高中三年,我是非典型中的典型
三年高中生涯,我是属于非典型中的典型。我没有傲人的托福、赛达、GPA和AP成绩,也没有优越到能把我送进TOP大学的家庭背景和Profile,更没有什么要强的好胜心和竞争欲。但我所拥有的也很典型,我有(自认为)还不错的管理能力,我有(自认为)还可以的活动列表,我也有(自认为)很好的写作文笔(鬼点子多)和表达能力(话多),当然还有特别给力的很多学长学姐、同学朋友和老师……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这是我第一次模考托福的时候从老师那听来的一句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或许就是一种运气吧:凭运气选到了班长,进了树德国际部AP班,变成啥所谓的“AP之光”;凭运气进了优才计划,过了拉胯的面试;凭运气“分手了托福”(就突如其来没有征兆);凭运气拿了很好的GPA(因为有还不错的平时分)……
有人建议,如果我把高中生活写成剧本可能会大火
如果说别人把写文书当作一个任务,我更容易把它当成享受。我很喜欢写文书的过程,无数次同学说我敲字的声音很好听,好几次被老师夸奖你这个想法真的太棒了……我觉得写文书更像是在总结自己过去的十七年生活,不仅仅是学业,我可以给招生官体现一个立体、完整、有个性的我。这也是我选择维克森林的原因。那是一所从2008年就实行Test Optional政策,并且坚定you>score(你>分数)的学校。我作为一位非典型、在班上给人的感觉似乎永远是名列前茅实则很拉胯的“学霸”,当我打开WFU的官网看到那句“you are not valued by your score(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分数)”之后,毅然决然选择更改ED目标,来试一下这所黑金色的低调学校。
成绩不代表所有,我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在学习,或者说在体验校园生活。一生也就这一次高中经历,我想给自己留下的是成长的足迹,而非靠前的成绩。当然这也导致了我的成绩跟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有人评价我的高中生活:如果你把这个写成剧本发给影视公司,可能会大火。
面试官说,很享受读我的主文书
维克有六篇文书的要求,我写起来倒不是很吃力,尤其是那个很奇怪的TOP10 List,是我一口气写下来30个点子,一个一个筛选然后求同存异下来的结果,先是回忆了我所有旅行的地点,然后是记忆深刻的场景和物体,到最后变成颜色写了出来。被夸得很厉害,说是形而上学(最高赞誉了)。要感谢我的升学指导老师,隔着大洋海岸和时差给我发消息,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建议。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说她很享受读我的主文书,还问我要不要发展成profession(专业)。我写的是暑假跳舞的经历,这样听起来好像很普通,但因为那段不平凡的经历我倒是吸引了很多的赞赏。一开始我选择了两个不一样的跳舞故事,在两版都改了7个版本的情况下,一个很结构很高级(写我跳舞如何六次摔伤),一个读起来很解放(如何从温柔压抑变成放飞自我),于是我选择了后者。
我觉得有时候文书并不是一定要写的多么辞藻华丽,只要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对大学的胃口,就可以了。最后,我的文书定稿在了第14稿(这里一定要感谢当时因疫情而远在美国的老师Dan以及同学们给我的指导和建议)。
校内舞蹈表演
舞蹈和古诗词,造就了一个更丰富的自我
说起跳舞,在小学初中屡次尝试但被老师挖苦、被同学嘲笑的时候,我毅然决然想放弃,但到高一街舞社招新的时候我还是去了。面试跳得很糟糕,我觉得丢脸极了,但我们超级美丽的社长学姐还是留下了我,她说只要你是真的热爱舞台、爱跳舞,我们都欢迎你,不会的可以慢慢学。我当时超级感动并且在第一次表演的时候真的站上了舞台,当时还带着腿伤!(当然与之而来的就是我高一超级惨淡的GPA。)
后来我遇见了一个非常好的舞蹈老师,那是在暑假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当时的自己跳舞跳得并不好。最开始我很抗拒那一门课,天天都在盼望着什么时候下课或者退课。但那位老师带着她现代舞的热情感化了我们所有人,还带着我们光脚奔到了钱塘江即兴跳舞。我们一起在最后一天完成了即兴表演。后来不管是跳舞还是生活,我都有了新的态度和想法。
钱塘之行随笔
即兴表演
初一时,我被送到一位语文老师那补课,她觉得课本内的知识已经不用再重复了,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丢了一坨纸给我,一堆见都没见过的古诗词。从那个时候开始到初三,我就被迫过着没背完《梦游天姥吟留别》或者《琵琶行》就不能吃饭的日子。我学了很多古诗词,从李清照到柳永,从李白到辛弃疾,少说也有百八十首了。刚开始我是抗拒的,太难了。直到初三过后我才渐渐将这些古诗词都内化成了自己的。高一之后我偶尔会请求语文老师让我给同学们讲课,也会在午间读报激情演讲柳永的爱恨情仇,会每年逼着自己产出几首诗,甚至在高一做过一个公众号分享。这也是我的另外一篇小文书,古诗词造就了一个感情丰富的自己。
我当年曾“死磕”的古诗词
国际部中文老师的朋友圈
我与维克森林大学的意外契合
我的活动大多围绕着社科和WFU的校训“Pro Humanitate(促进人类博爱)”在做(只是巧合,只能说我与维克森林真的是意外的契合),其实是没有特别大型或特别出彩的活动。唯一一个感觉比较厉害的,可能就是刚来国际部时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建立的社团SPARK Volunteer,这成了我一篇精彩的小文书。
我清楚记得当时只有四个人蹲在二楼过道讨论中应该怎么运营项目;在办公室说服老师帮忙通过,去各个班上宣讲,最后拉着一群同年级的同学在208开大会的场景……后来,从四个人变成了去年的50人,再到现在的70个人,其实蛮励志的,也奠定了我想在大学学习社会学的目标。
确立了专业后,接着开始思考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那次的舞蹈夏令营之后,我不仅对空间和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也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如果说想要成为木心那样的人,倒也不必;想成为柳永那样的人,没那才华;想成为福柯那样的人,我做不到。我也想成为不能用任何词汇来定义的人,想成为透明的旁观者,想成为某领域的专家,想成为没用的花瓶,想成为亿万富豪,想成为商业精英,想成为货真价实的名媛,想成为离自己爱豆最近的粉丝,想成为没有思想的作家诗人,想成为无拘无束的旅人……
似乎这个过程中我读了很多很多书,写了很多的读后感,但是始终因为经历不够内化失败而痛苦。结果是我越来越爱写东西了,身边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来证明我好像写得还不错。
不管到哪,找到自己的价值最重要
被录取了超级超级超级开心,申请季也有太多太多太多要感谢的人。之前和朋友聊天,我说如果让我再经历一次申请季,其实也不错,因为真的很历练人。很难忘大家一起在会议室并肩成长的时光,包括组团去密室逃脱。但我们永远都有走不完的路和想不明白的事情,就算被录取了之后也有新的喜悦和烦恼,到哪都不是终点。所以给大家的建议:不要只着眼于当下。就像之前一个朋友安慰我时说的,即使你去不了特别顶尖的大学,但你同样可以在一所大学找到属于你的那个位置和意义,并且过得很好。不管到哪,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很棒,也要学着接受属于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部分,因为就是那一部分才成就了现在的你,少了任何一片,都不会是你。
照片拍摄于2020夏,杭州钱塘江旁脱鞋即兴舞蹈之际
Ps. 我背着我的升学指导老师Yan在申请季买了一个域名,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里面会更新旅行照片、读后感、原创的小说及舞蹈视频,并提交给了大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页搜索 www.chenzini.com,还可以在里面联系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