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日点击数: 905 次
从发现兴趣到持续热爱,从广泛探索到领域深耕。实习、支教、与领域前辈建立链接,从树德国际部到美国哈佛,她目标清晰,规划长远。
选择哈佛,不为名校光环,只为更好地在自己热爱的幼儿教育领域开展探索,帮助国内孩子在社会情感技能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超强的学习能力、极高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个人品质,她是一位标准的IB学者,她叫罗瑞潇。
在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的校友中,选择教育学方向的不算多。当问到瑞潇为什么会选择教育专业时,她说:“在大学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对心理和教育特别感兴趣,而且能够快速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在学习之余,我积累了多段助教、支教、线上教育的实习经历,这些经历让我确认,我热爱并想深耕教育领域。”
瑞潇在幼儿园实习结束时收到的花和卡片
瑞潇考虑过教育科技、学校心理咨询等多个心理和教育的细分领域,但是在持续探索以及跟很多教育领域从事者交流之后,她发现自己的兴趣更多是在幼儿教育这一部分。
“因为小孩子早期的发展对他们之后的成长发展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我接下来的研究重点会在幼儿教育这方面。”瑞潇说,“希望通过开发一些教师培训的项目、课程,让社会情感学习更多地融入到国内的课程当中,甚至能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帮助国内孩子在社会情感技能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我不太喜欢别人用哈佛这个名校的头衔,去定义我的申请结果和我这四年的努力。我对这个申请结果满意并不是因为它是哈佛,而是项目本身。”瑞潇获得哈佛的录取后,很多亲友都激动地发来祝贺,但她选择哈佛的理由,绝不是因为一个名校头衔。
“我同时收到了哈佛和范德堡的录取,并且都有奖学金,最后选择哈佛,是因为它在课程设置、跨学院选课的机会、研究和实验课的机会等每一个方面都是最优的。并且哈佛的这个项目有三年的OPT(美国留学生F1签证结束后的实习期),这和我毕业后的工作计划也是契合的。”瑞潇说。
作为过来人,瑞潇认为,研究生是以职业为导向的,选择什么项目,或者在哪个城市读书,从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所以选择项目不能只看学校,而是要结合项目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来做决定。
如果要问这几年的经历里有什么可以highlight(强调)的,瑞潇觉得是自己一直在跟领域里的前辈进行链接。
“首先是和教授的链接。因为我的本科是在文理学院就读,一般大课就30多个人,小课10多个人,教授们跟我都认识,课下我也经常跟教授聊职业上的思考、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习感受等,我觉得这就是小班教学的优势。
上学期给部门的10多位教授展现了我高级顶石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提问环节,他们从教育者的视角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启发,这让我对整个项目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瑞潇在进行项目展示
其次是跟学校外的一些教育界前辈的链接。我所兼职的团队,早期做的是线上教育人社群平台搭建运营。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海外教育学院名校毕业的,会员也都是教育行业从业者。在教育领域探索初期,是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了解到自己可以有哪些职业选择。
在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我也有幸请教了数十位前辈帮我看文书,前辈们从申请成功者和教育从业者的角度,给了我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改进建议。”
瑞潇表示,建立链接的关键是“主动出击”,瑞潇说:“相较于高中,大学需要我们更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比如我大一的时候,发现项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我的兴趣点特别一致,于是主动向她介绍了自己,也因此获得去她实验课做研究助理的机会,建立了更紧密的链接。”
提问、博学、勤思、沟通、原则、开放、关心、冒险、平衡、反思。瑞潇身上的综合特质,正是IB“全人教育”的成果体现。拥有全局思维,善于长远规划,从IB学生到哈佛硕士,瑞潇在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路上积极探索,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