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日点击数: 712 次
如果,现在是2043年。
回想20年前,也就是2023年。那一年,发生了哪些改变人类历史的科技变革?
6月16日,一场以“2043科技博物馆”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在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火热开启。本次展览是IB核心课程TOK(知识论)探究单元“知识和技术”的特别活动,由高一同学化身博物馆策展人,自主设计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展览以及现场展示演说。
现场邀请到了包括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教授,以及自然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评委参加到此次活动中,评选出最佳展览设计方案。
作为策展人,你会用怎样的方式谈起2023?
各班制作了模拟博物馆的展览视频,从20年后的视角出发,展示了包括Chatgpt、VR、CRISPR(基因编辑)、核磁共振在内的300余项2023年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和技术设备。同时覆盖了TOK知识框架的四个方面:范围、观点、方法和工具、伦理,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一段对技术和知识进行反思的旅程。
IB1组设计的未来博物馆草图
小组展示环节,IB1小组聚焦生命科学与健康,不仅设计了博物馆展厅的手稿,而且预设了很多充满巧思的展览形式。比如在介绍空气净化器时,首先介绍吸烟对肺部的危害。Peggy同学设想未来可以借助人机交互的肺部仿真模型,参观者只需按动按钮,该模型就可分别呈现出吸烟者在吸入1盒/10盒/100盒/1000盒烟后肺部的真实变化。
Peggy设想的肺部交互模型
“而3组的视频非常注重细节,并且不仅会考虑什么是对或错,更会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在面对一个事物时会有关于对或错的判断。”TOK老师Barnabas说。
IB3班伦理小组项目展示
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赞扬。“在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思考和演讲能力。”成都理工大学专职博士后Benjamin Laffitte赞赏道。
“如果我是20年后的参观者,除了想看到当年科技水平的展示,更想知道这些工具是如何解决当年实际存在问题的,比如气候变化、饥荒等。”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卢红雁博士说。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专职博士后王秀丽和一片森林儿童博物馆创始人李贝贝女士同时建议演讲者可以更多地从听众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颁奖环节,IB1班小组不负众望,获得了最佳展览小组;来自IB2班的同学Alice获得了最佳博物馆总监。其他表现突出的同学分别获得了优秀TOK媒体支持、优秀TOK展示等称号。
IB1组获优胜小组称号
IB2组Alice同学获最佳博物馆总监称号
本学期的TOK课程让同学们收获满满,“作为班级admin team(管理小组)的一员,需要不断向组员传递老师的想法和建议,并且使他们了解所做的工作将如何被呈现,这使我的领导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IB1组的同学曹梓杨说。”IB3组刘力滢同学说:“TOK所提出的思考框架(观点、范围、方法和工具、伦理)能够将一个问题拆解得很清晰,现在我学商科时也会应用这种思维模式,将问题思考得更全面、更有逻辑。”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出了树德国际部学生的风采,也借机与高校等优质资源成功连接。“希望今后我们可以在某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相信不仅会增加课程样态丰富度,同时会也为同学们提供更优质的科研活动平台。”IB项目负责人Wayson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