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6月30日点击数: 205 次
6月是离别的日子,高三学子依依离开校园,扬帆起航,行至下一场乘风破浪;
6月也是相聚的日子,远行的学子重返母校,共同回忆高中那些鲜活又明亮的日子。
学子们与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的缘分,远不止三年。树德国际部校友会(SIAA)始终关注着毕业校友的后续发展,致力于成为每位校友的家、舞台与平台。
近日,树德国际部校友会策划的2023Alumni Day返校日活动成功举行。校友们回到母校,进行了国旗下的演讲,为在读学生提供不同专业和职业领域的探索经验,重温了高中时的校园时光,看望老师,和许久未见的老友叙旧。
树德国际部校友会一直秉承“终身成长”和“传帮带”的文化。
6月,校友们从世界各地回到母校,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学弟学妹指引方向。
李舟祎晗学姐受邀在本周升旗仪式上发表了国旗下的演讲,讲述了国际部学子的梦想追求。她在大一时就定下了要读博深造的目标,因而大二申请成为了学校实验室的研究生助理。为了积累更多的科研经历,本科毕业后她在哈佛大学攻读了免疫系的硕士学位,研究肿瘤免疫,哈佛医学院的两年极大地提升了她的实验技能。2022年硕士毕业后,她来到了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她告诉学弟学妹们:无论风云怎么变换,时代如何更迭,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和既定的目标,都需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之心,少不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追求精神,更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情怀。
李舟祎晗,2013级AP班毕业生,美国华盛顿大学学士
哈佛大学医学院硕士、MD Anderson癌症中心在读博士
本科直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统计学博士的刘旭辉学长,在教室里热情地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本科直升博士的求学经验。他提到,美国的综合类大学资源很丰富,但所有的机会都要自己主动去争取。他建议同学们在大学要多和学姐学长、导师交流,多去尝试一些有难度、有挑战的课程,多做科研,并且保持良好的GPA,拿到教授的推荐信,对于申请博士会很有帮助。
刘旭辉,2016级AP班毕业生,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士
本科直升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统计学博士
现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就读天文学专业的白东坡学长,建议同学们在高中要打好学术基础。他强调高中的中文、英语B、TOK(认识论)等科目所锻炼的批判性思维,对大学写作非常有益,建议同学们高中期间应注重这些科目的学习。他还分享了物理专业未来职业发展路线,这对于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白东坡,2019级IB班毕业生,美国南加州大学天文学专业,大一在读
树德国际部校友会举办的校友联谊轻社交派对,将归来的学子链接在一起。
Networking(社交链接)是为了更好的Connection(连接)。在活动现场,校友会邀请了两位校友代表分享他们对connection这个主题的感悟,并邀请在场每位校友作简短的自我介绍。
哈佛、哥大、纽大、UCL、新加坡国立大学......
在场的树德国际部校友都有着优秀的学术背景,这也只是树德国际部校友的冰山一隅。
有的校友分享自己创业的思考或成就;
有的校友分享自己下定决心改变专业的经历;
有的校友已经完成自己的梦想。
在彼此的分享中,大家认识了新的朋友,在校友这层身份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孤岛。
树德国际部的校友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始终在寻找自我,追求自由,永远都饱含着热情与勇气。
活动结束后,校友们热情交流,分享彼此学习、工作中的近况。国际部校友空间弥漫着热烈欢乐的氛围,笑声不断,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我真的非常开心,这么多年来一直和同学、老师保持着联络,今天现场也遇到以前的同班同学。”——2013级校友杨宇辰(就职于世界500强P&G)
“我出去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老朋友相聚,希望大家多多交流。”——2015级校友蒲子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曾实习于华为)
“校友会的这次活动让不同领域、不同地方的校友链接了起来,这就是connection(连接)的意义。”——2017级校友冯天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这次返校活动真的很不错,我也很喜欢和不同年级的校友链接,还可以抱紧优秀学长学姐的大腿(笑)。”——2017级校友王渝曦(新加坡国立大学)
欢迎更多的校友与树德国际部校友会联系,建立紧密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