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点击数: 5447 次
6月17日-18日,国际部高二IB班的童鞋们,在地理老师Simon、Orange的带领下,将IB地理野外实践选在了青城山旅游服务区,如此接地气的上课地点是不是已惹来了好多羡慕的眼光。
来看看,童鞋们这次“入山”究竟做了什么?青城山旅游服务区“可持续发展程度”调研是本次IB地理野外实践活动的研究题目,同学们通过在旅游服务区观察拍照、问卷调查、停车场调查、酒店参观访问、用地类型绘图等方式,搜集第一手地理数据,以便完成IB国际课程地理教学大纲要求的地理野外实践及近2000字全英文实践报告。
请问您为什么要来青城山?
a) 享受野生动物和自然
b) 学习当地文化
c) 登山、远足、散步
d) 享受风景和干净的空气
e) 拜访家人或朋友
您认为青城山旅游区内对当地产品有足够的广告/市场营销吗?
a) 有的,而且广告中包含大量的可用信息
b) 有的,但是信息很难找到
c) 并没有,当地需要更关注这方面问题
d) 不清楚
下列的旅游行文有多大程度上干扰了当地的环境?请从1-4划分严重程度:1-非常多;2-相当多;3-仅略;4-没有影响
a) 噪声/交通污染
b) 垃圾
c) 采摘鲜花/植物
d) 干扰野生动物
e) 涂鸦/毁坏
上述问题只是童鞋们向当地居民、游客、商铺老板做的问卷调查里15个题目中的3个,内容涵盖个人问题、经济可持续性、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等。要知道,一般的调研可是在大学本科或工作后才会开始涉及,而在国际部这样的调查时常都会有,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会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进行探究,并将小组调研的结果经过数据分析,整理成全英文报告。
其次,国际课程中的实践调研不仅仅是经济学、生物、数学等课堂才有的内容,像这样亲近自然的地理调研更是受到了童鞋们的热烈欢迎,因为它也是在炎热夏天中一次愉快且还能避暑的郊游。
青城山之行
这次青城山实践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议论:“以往只是以旅游避暑的目的观察青城山,看到的只是景色与同为游客的人群;如今从研究角度观察青城山旅游服务区,看到的是旅游服务区的承载力、游客的行为与认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与感受。”
“当地居民在做问卷调查的时候非常积极,但同时也很谨慎,他们想要表达自己对于旅游区发展的看法,也希望能从旅游的发展中多多获益,但我们发现居民朋友们对于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理解与重视还不够,如果可行我们后期还可以做很多活动以帮助宣传教育。”
地理野外实践
地理老师这样评价:“同学们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包括对于研究课题的探讨与理解,问卷的设计、修改与打印制作,小组分工等等;在这两天的野外实践中,同学们认真搜集所需资料,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景观观察中增进了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在问卷调查活动中训练了自己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在梳理任务中加强了反思总结的能力,在小组行动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与关爱他人。这次IB地理野外实践课,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地理这门课的兴趣,更进一步从沟通、合作、分析、语言等方便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