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2日点击数: 3653 次
“优秀杰出的科学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他们不仅仅专研于领域,更博识于生活”
近日,由国际部SEE未来学习中心研发的“大国崛起·预见未来”系列专家讲堂正式开讲!由西南交通大学朱旻昊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中国轨道交通的巨大成就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彩授课。
朱旻昊教授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导师;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交通安全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奖章获得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出版专著3部,已发表论文SCI和EI检索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什么是大家风采?
用科技高度启发学生
用人文精神感染学生
用成长眼光引领学生
朱教授为时一小时的分享从历史、科学、政治、经济、文化多个维度对中国轨道交通做了解析,在他的分享中蕴含着科技的高度、人文的精神、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引领。
“历史溯源:从为什么发展轨道交通说起”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轨道交通很发达,但为什么要发展轨道交通?”在课堂的开始,朱教授先花了2分钟跟同学们科普了轨道交通的物理原理,“了解这些构造之后呢,大家以后看到高铁就要知道,高铁一定是动车,但动车不一定是高铁。”
随后,朱教授对轨道交通领域及中国的发展背景进行了历史溯源:“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坐的是马拉的轨道交通车,如果你们去到英国可以去体验一下最早的轨道交通。”
“在1969年之前,中国的轨道交通存在严重的滞后,随后我国就把发展轨道交通定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朱教授还从经济需求、环保考量、民生需要、文化输出等多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为什么中国要进行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原因。
“厚积薄发:中国交通的巨大成就”
“引进吸收再创造——这几个字是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核心要义。”朱教授向同学们分别分享了我国轨道交通的“引进阶段”、“自主研发阶段”、“世界领先阶段”。
“我们最早引进的高铁和动车都是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引进的,引进之后我们就一边运行一边自主研发。中国最早自主研发的一批高铁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后来很多停止运营了。而在我们研发成熟之后,快速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世界领先。”
在中国轨道交通的成就中,朱教授不仅仅为大家展示了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成就和案例,更带着大家“深入现象看原因”,让同学们知道了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仅是单一的,而是政策引导、基础建设、设计制造、大型开凿设备、新材料、信息管理技术、运营管理等立体多元化的发展,并且在这些领域我们都有世界顶尖的技术和优势。
“未来前瞻:智能时代的轨道交通比拼”
对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朱教授从制造技术发展、管理技术发展、轨道交通城市化运用等多方面也做了分析。
在制造技术方面,未来将可能是中国与各大强国之间磁悬浮列车的技术大比拼,而西南交通大学已经自主研发出世界领先的“真空管道高温磁悬浮列车”,朱教授还表示欢迎同学们组队前往西南交大调研体验。
新华社对西南交大“真空管道高温磁悬浮列车”的介绍
在轨道及管理技术方面,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正在四川宜宾运营的“宜宾智轨”就是没有实体轨道的“虚拟轨道有轨电车”。
朱教授介绍到的没有轨道、能智能预测碰撞的“宜宾智轨”
“心系学子:轨道交通领域未来缺这些人才”
“轨道交通在未来30-50年都将有巨大的发展,而轨道交通产业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不仅仅在基础建设工程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如果是是学信息技术的、未来可以从事智能轨道交通管理、轨道风险控制、数据运维等;在材料学方面,一辆高铁几乎覆盖了大部分的工业材料,并且还在不断探究新材料的运用;如果你是学文化、经济、设计...轨道交通目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例如成都2019年启动了13个TOD规划,未来在这方面将大有可为。”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 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具体是指以轨道站点为中心,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形成以满足工作、商业、居住、休闲等多功能的站城空间、区域中心,或者城中城。
总记:在世界级专家的课堂中格物致知
在公开课的最后,学生们对朱教授进行了提问
在思考和回答中,年轻求知与睿智博识有了碰撞
“这是一场超越课堂知识的、宝贵的学习盛宴。” SEE未来学习中心负责人Nina老师总结道。
“希望未来能在这些学生中为祖国轨道交通发展诞生和贡献几个人才,那我们的教育意义就深远了。”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钟远波主任如此认知。
“以终为始,预见未来”
本期SEE未来学习中心的专家系列课堂获得了国际部师生的良好的反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莘莘学子带来具有未来引领、前沿高度、人文指引的精彩课堂!
近期“大国崛起·预见未来”系列专家讲堂预告:
讲堂主题:《从宽窄巷子案例看文化产业生态及趋势》
专家导师:顾世
时间:1月15日(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