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初升高
在线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教研 Teaching and Research > 教学教研

穿着汉服上课!用传统文化打开孩子看世界的门!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6日点击数: 4177 次

文章分享到:

在我们周围 ,

越来越多小伙伴穿着汉服出门,

国际时装舞台上,

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

如果我们穿着汉服上课,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近日,树德国际部IB中文老师、IB全球考官、IB-EE协调员Apple老师带着一堂特别的中文课走进了成都市武侯区中学的课堂!

 

      这是一堂由华樱国际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学院的老师们精心打磨的国际融合课程。课堂一开始以中国文化符号“汉服”作为切入点,让现场同学们领略了华夏“服章之美”,同时也展示了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中国元素的出现,并设计了有趣的课堂讨论和现场穿戴等环节,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文化交流和影响的思考。课堂设计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参与度极高。

 

同学们亲自动手尝试汉服穿戴

 

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课堂上的“汉服时装秀”

 

      国际融合课程不等于英语课,也不等于外教课,而是在充分了解本国及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跳出自己有限的视野,俯瞰和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用尊重和包容的眼光看世界。

 

      教育的宗旨是为了谋求人的终身发展,树德国际部成立国际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学院的初衷和使命,正是为了探索中西融合的国际教育,培养具有“中国思想,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为推动整个中国西部教育国际化做出贡献!

 

      Apple老师作为树德国际部的教研先锋和代表,向100多位在场的业界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传达了国际部成熟的国际教学理念,展示了国际部教师精湛的教学水平,并获得了在场的教育学专家何巧艳博士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同学们

 

      自华樱国际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学院成立以来,教研院老师们一直致力于基础教育国际化领域的钻研和探索,目前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获得了众多教育专家和业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教研院学术总监Leticia认为,国际教育并非一味国际化的教育,而是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并重的教育,重视独立思考能力、多元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的培养。

 

  Leticia

 

华樱国际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学院学术总监;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经济学博士;

原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

国内外知名大学数十年全英文授课经验

 

      “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提出近四十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化仍然处于一个探索性阶段。目前各地开展的国际化课程尚缺乏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尤其是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往往采用国际理解类课程和传统文化国学课程孤立开设的形式,忽略了教育国际化的“双向交流”需求。

 

      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侧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国际化教育强调的是国际视野,但其前提却是民族情怀。只有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才能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文化。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这节课正是从中国文化符号“汉服”切入, 寻求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共通元素”和“中国元素”。华樱国际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学院也将带着这样的理念,继续探究中西融合课程,做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

 

 

      这已经不是华樱国际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学院的第一次尝试了,此前,国际部IB地理教师Orange已经将精彩的国际教育课堂带到了成都市青羊区小学,同样也获得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感谢教研院的老师们齐心协力打磨出了这些精彩的国际融合课!接下来老师们还将在国际教育的教学研究中做出更多努力!

网站对话
live chat
网页聊天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