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6日点击数: 4109 次
从生物实验、数学论文、经济学案例,到课外活动,再到各类重大国际问题……这些都是国际部学子课间讨论的话题。而今年,对于学习经济学的小伙伴来说,讨论频率最高的话题或许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了。在国际部,书本不是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从实践中探寻问题的答案。
上周四,国际部经济学老师Liza和Sandy将课堂搬到了校园外,带领小伙伴们去到了高新区的创投企业做实地调研。
小伙伴们需要在调研中了解到:公司主要出口的商品,主要的出口对象国家,是否受了到对象国家的关税壁垒或其他阻碍,中国政府是否对该行业有所支持扶持,中美贸易摩擦对该行业是否有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而完成实地调研只是第一步,后续大家还会分组完成全英文的调研报告。各小组需要根据自己所调查到的一手信息,以及相关参考资料,对成都本地出口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当然,不只是经济学,在国际部很多学科的作业都会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调研等方式,最终以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呈现,比如地理、生物,甚至是数学等等。
老师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知道如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国际部,考试分数绝对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评判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的地理作业,有图有数据有分析,并且很有设计感~
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的同时,大家也能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交流并互相学习(国际部的每位小伙伴都有各自的拿手本事呢),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要知道,在国际部,老师或课本绝不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真正的学习往往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每一次实践中习得,学校的价值之一就是为这样的日常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
国际部同学的日常小组讨论、合作
最后,想分享一下国际部2014年的毕业生姚YY同学(目前正在美国排名NO.1的普林斯顿大学硕博连读)的一次分享,她说,国外学习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学习模式的转变。
姚YY同学说:“例如化学:国内普通高中化学课,主要教的是元素周期表及记忆化学方程式,但美国教授会给你一个抗生素分子,你需要凭借自己的知识,去设计一个合成抗生素的方案。而身边很多中国同学是不适应的,他们还在问为什么数学也要写论文?
因此,非常感谢在国际部期间的锻炼,庆幸语文课写过中国各地方言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数学课写过多维立方体结构小论文,英语课写过书评影评;地理课写过生态旅游业调查报告;学习拓展论文,设计实验和调查方式,写过人生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而这些技能在普高环境是比较难得到的。”
常常有家长问,国际部的学习到底有何不同?这个“不同”实际上融合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方面面,引导孩子在学术能力、思维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等各方面,做好衔接海外大学的准备,让他们能在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和成就!而这也是父母们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