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初升高
在线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教研 Teaching and Research > 教学教研

【教师节专辑】过去她是老师眼里的“刺头”学生,现在她的学生竟然进入了哈佛、剑桥……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9日点击数: 2471 次

文章分享到:

我的高光时刻

 

      陪伴一届又一届学子走过高三申请季的李盈盈老师,看着一批批学生在准备大学申请的过程中,逐渐找到梦想并为之奋斗,这种成就和满足让她更加懂得:教育是一场美丽的、缓慢的、等待的艺术。

 

高光人物

 

李盈盈

树德中学国际部资深升学指导老师兼课外活动负责人

ChinaICAC认证会员

高级生涯规划师认证

IB升学指导资质认证

指导学生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担任树德中学国际部升学老师的日子,已经到了第9年。陪着一批批树德学子从懵懂到坚定,屡屡回想他们成长的轨迹,看着他们逐渐接近心中目标,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感慨:能够陪伴和见证他们的成长,是多么愉快又珍贵的一段旅程。

 

      追逐理想,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学生时代,我应该算是老师眼里的“刺头”学生,很多学习上的安排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愿意按部就班。但是有幸在求学的每个阶段都遇到很好的老师,给我很多的宽容和鼓励,让我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对老师们充满感激,愿意将教师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

 

      在大学临近毕业的时候,一边努力一边迷茫,印象中那时候求职市场最火热的是各种国资外资大企业,阿里巴巴刚落户天府软件园,互联网的风还没有吹得像今天这样强劲……

 

      于是我随波逐流参与到求职大军中,幸运通过笔试面试进入到了500强外企,经过了大半年飞来飞去的培训期,所在部门业务从一线城市完全落地成都,从Assistant(助理)到Senior(资深),再到即将迈入下一个职业阶段的时刻,我开始思考,这份工作的收获,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思考了一个月以后,一位在国际部工作的校友向我推荐了一份“也许挺适合我”的工作。慎重思考后,我决定换一个跑道,再度挑战自己。于是,在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后,我正式成为了树德国际部升学指导中心的一员。

 

      第一年,我带的学生不算多,却是精神最紧绷的一段时间,因为有太多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对行业更加深入的认识,在网络分享远不如现在的条件下搜集各种信息,训练自己的表达,预设大学申请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然后发现,同学们的问题总能从你毫无准备的角度出现(笑哭)。

 

      真正让我觉得可以坚定走下去的时刻,来自于第一封录取信的到来。那是一个很努力、总是很有礼貌、但对自己不太有信心的女孩子,分数考到刚刚够自己的目标学校要求,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在为提高成绩而认真学习。看到她点开录取时的喜悦与激动,作为指导老师在这一瞬的感动与满足,难以言表。

 

      带着这一份悸动,以及对学生未来的更多期盼,我想这份工作,我会很喜欢的。之后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这份陪伴学生成长的旅程,带给我不断认识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青春蓬勃的感染力,以及时时拓展认知的动力。

 

李盈盈(左三)和学生在毕业典礼上

 

学生终于梦想成真,我与有荣焉

 

      某日,我看到今年国际脑科学竞赛的大学组获奖名单里,出现了树德国际部毕业生朱同学的名字!朱同学是2016级IB毕业生,目前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专业。高中刚认识她的时候就对这位好学的女孩子印象深刻。刚进入高中的时候由于没有找到努力方向,她尝试了不少活动,但没有触动自己的收获,于是一度纠结于自己未来的选择。

 

      恰巧一次升学指导课上,我给考虑医学的同学们推荐了一本神经科学医生的传记——《当呼吸化为空气》。朱同学读过这本书以后,和我进行了长长的交流,也对神经科学这一学科有了好奇心。于是,她在高一暑假尝试着去医院实习,亲身体验了医护工作的真实世界后,她开始有了对医患关系、对她实习的科室现状的认知和思考,像是打开一道大门,生命科学/医学这个学科成了她努力了解的方向。

 

      高二时,为了拓展对医学科学的认知,也是一次对学习能力的测试,我给朱同学找到了当时尚未在成都设立考场的脑科学大赛,这也是大多数高中生从未接触的领域。顶着IB、SAT和一个全新学科的三重学习压力,她需要超级高效利用时间。对她来说是一次高强度的挑战。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最终拿到了脑科学竞赛高中组全国二等奖的荣誉。随后我鼓励主动性很强的朱同学,作为带头学生尝试把这个比赛引进成都赛区,作为区域协调员,并担任树德国际部的竞赛导师。最后,她终于梦想成真,敲开了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大门。

 

      更感动是在进入大学后,她对这份选择充满了热情,理想没有被超重的学习压力磨灭,反而越发兴趣盎然。陪伴、引导、鼓励学生找到他们能为之奋斗的理想之路,并能与之同行,我与有荣焉!

 

参加ChinaICAC(中国升学指导研究中心)年会

 

理想中的师生关系:彼此启迪,相互成就

 

      最近在看一些书,读到了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关于“如何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的箴言,让我备受启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将其引申到教育中。“各美其美”就是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激励和发展学生的优势,自信自立。“美人之美”是引导学生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互相欣赏与赞美,有了这一包容的前提,于人于己能够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师生之间互相促进,作为升学老师,认识学生,帮助学生,启发学生,成就学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最后还有一段话想和大家分享、共勉。《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学者塔拉•韦斯特弗回顾自己的成长与求学经历的书,这位作者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访问的时候,这样说: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网站对话
live chat
网页聊天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