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7日点击数: 1776 次
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了许多光环。但老师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被需要”的小幸福,也会有“怀疑人生”的低落时刻。今天,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Sandy Xie老师将分享她在近10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些平凡小事。
虽然平凡,但弥足珍贵。
Sandy Xie
树德中学国际部经济学教研组长
IB经济学/商业管理执教资质认证
国际课程全球考官
曾参与基础英语教材编写
拥有近10年IB经济学教学经验
全国国际教育经济学联盟教培导师
01. 教师,绝对是最能感知幸福的职业
“闪迪(Sandy)姐姐,帮我看看这篇新闻如何?”
“Sandy,这个地方画PPC的图合适不?”
“Sandy快救救孩子,这个论述结构还需要怎么调整啊?”
暑假期间我QQ上的消息没有停过。当后来有几天网络暂时中断时,我隐隐有些失落,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这么“有用”。
这就是职业带给我的充实和成就感,“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作为老师,我职业幸福感的每一个点滴都来自于学生的成长,以及他们生命内涵的逐渐丰满。
02. 学生越来越“不好搞定”,让我一度“怀疑人生”
刚刚进入国际部时,我深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认为专业本领够高就能“镇住”学生。因此,在备课时,我硬生生地把厚厚几大本教材“掰”成一页页地来准备,连“边边角角”的备注都要准备得充分又充分。同时,我还准备各种有意思的案例和小视频,力求在课堂上大展身手,给自己在学术上树立一个“高大”而有趣的形象。
但随着教龄渐长,我发现学生越来越“不好搞定”了,他们对某些细化领域的了解甚至比老师还深入,这一度让我“怀疑人生”。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边界是不一样的,老师也是普通人,无法做到全知全能。与其纠结于那些挫败感,不如进一步充实自己:报线上课程继续夯实专业、跟踪时事、广泛阅读、研究教学法和教育理论……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让心态“空杯”,跳出教学经验的束缚,把自己定位成课堂组织者和带领者,给有专业储备的同学提供充分的平台分享;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上高效讨论并形成有价值的课堂产出;设计学习的脚手架,引导同学们思考,培植同学们系统的思维框架……做出这些改变后,不仅课堂体验更丰富了,也拔高了我们看世界的维度。
围绕经济学知识点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而开展的课堂活动
03. 在我心中,每个学生都是钻石
前几天我把Linked-In上的职业标签从“instructor(导师)”变成了“teacher(教师)”。teacher所承托的愿景更丰富,不仅有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有激励学生和唤醒心灵的重任。曾经是“菜鸟”教师的我对同学们的了解仅限于课堂和学科成绩,但后来我因为他们的“不一样”而惊喜。
课堂上看起来懒散的同学在坚持每日健身;学习一丝不苟的同学演奏起架子鼓来让老师也跟着摇摆;成绩还有待进步的同学经常去福利院为老年人演奏钢琴;不爱写论述文的同学在探索电波奥秘时激情迸发……
我暗暗告诉自己,把心放“大”一点,把视线放“宽”一些。只要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钻石,他们折射着多维的光芒。
04. 有些时刻,是我最幸福和骄傲的
毕业多年的学生说,他仍然记得当初在课堂上讨论美国总统竞选人罗姆尼的情节;出国留学后,有学生在朋友圈里艾特我,说谢谢老师为他打下基础;每到节日,总能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祝福;时不时有学生回到母校的探望……这些时刻,就是我作为一位老师最幸福和骄傲的时刻。
不知不觉中,我已在一线教学岗位“摸爬滚打”了近10年。今日的教育决定了未来世界的样子。我将在教育的道路上坚守初心,以心灵沟通心灵,保护学生对世界的旺盛好奇心,“燃”动学生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