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初升高
在线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教研 Teaching and Research > 教学教研

树德国际部的德育课上,出现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点击数: 2043 次

文章分享到: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堂“穿越时空”的班会课。

 

      从1938年到2031年,同学们将在课堂上跨越近百年时光,完成一份“25岁的青春简历”。

 

 

      10月15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云教、成都树德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等机构承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研讨会在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举行。此次活动也是树德中学第35届教育教学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的课例展示环节,国际部(外国语校区)高一7班班主任Cherry Liu和同学们一起,展示了一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

 

 

01 回到特殊岁月:重温《永不消逝的电波》

 

      上课铃敲响后,Cherry老师说:“同学们,64年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第一次将中共隐蔽战线工作者李侠的故事呈现在大众面前。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堂班会课,回顾那段从1938年开始的故事,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追寻永不消逝的英雄,传承永不消逝的电波精神。”

 

      上课前,同学们统一观看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课堂上,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眼中的电波精神——

 

是对新中国解放事业的无私担当;

是对自身职责坚守的坚定信念;

是不畏生死的牺牲奉献;

更是无论何时,永远向往国家自由民族解放的永不言弃;

是对党的忠诚……

 

 

      我们不曾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学生更是生活在物质丰饶的社会。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忘却,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翻开历史,读懂英雄,传承电波精神。

 

02 聚焦当下: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

 

      那么,新时代还需要电波精神吗?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起观看了主题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短视频。

 

      视频讲述了敢医敢言的最美医者钟南山、创造奥运百米赛跑奇迹的运动员苏炳添、为山区女孩接受教育而费尽心力的乡村教师张桂梅,以及带领村民凿山开路的村支书毛相林的故事。他们呈现出了新时代奋斗者最美的样子。

 

 

      看完视频后,同学们结合视频中的信息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新时代奋斗者所传承的电波精神,并将讨论结果绘制成海报。

 

      树德国际学子眼中的电波精神,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的创造力,也有新时代的不懈奋斗。强国有你,还望努力!

 

 

03 穿越未来:写下我们25岁的青春简历

 

      “青年是国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中国的青年力量中,还有很多来自学成归国的留学生。火箭控制专家梁思礼、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优秀海归代表就是我们的榜样。” Cherry说,“作为准留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新时代的电波精神?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值得追求的青春力量和理想呢?”

 

 

      课堂最后,Cherry老师请同学们把思绪定格到10年后的未来,写下自己“25岁的青春简历”。

 

      “25岁的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我和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播撒知识,也传承永不消逝的电波精神……”

 

      “25岁的我,是一名甜点师。留学回国后,我开了一家甜品店,将世界各地的美味带回家乡,让人们在成都就能品尝到世界上的不同甜品……”

 

 

04 课堂设计:让学生看到应该敬仰的精神

 

 

      “这堂课在设计之初,我就将重点放在了‘永不消逝’这4个字上。精神之所以谓之精神,正是因为它是一种值得被弘扬被传承的力量。在设计上,这堂课呈现出了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时间轴。而学生也随着时间轴的一步步推进,最终回归到对自身的思考——‘永不消逝’的前提是每个时代都有人去继承和发扬它,而我们就是传承者,需要去理解这份使命。这堂课最重要的意义也在于此。

 

      主题班会课就是让老师来帮助学生看到真正应该感悟和敬仰的精神,并且将这种敬仰最终内化为自己前行的动力。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班会课永远都是德育主要且重要的阵地。”

 

——树德中学国际部教师

Cherry Liu

 

 

      课堂结束后,树德中学副校长李红鸣给出点评:“这是一堂国际教育理念下的理想信念教育课。我们的老师选取了非常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提炼出了电波精神在不同时代灼灼闪光的特质,让学生从一种感动、最终实现做出一种人生选择。从课程设计上来讲,我觉得设计思路可圈可点。

 

      根据我的观察,课上一共有19位同学站起来和老师同学做了交流分享,这个参与度是很高的。同时,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更是能看到同学们人人参与的痕迹。德育课不是说教,一定要让同学们在全过程里去真实地体验,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在事后回忆的过程中,都会彰显出这堂课对他的影响。

 

      我们看到师生在这堂课上所呈现的优秀素养,其实是树德国际部一直以来的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学们能够在教研会这样一个场景里侃侃而谈、抒发见解,以及老师的及时点评、温暖鼓励,让我们看到这个班级团队、师生情感的融洽。在这个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形成了共鸣。我相信这一定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浸润所呈现出的结果。”

网站对话
live chat
网页聊天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