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5日点击数: 738 次
“你们觉得这棵树开不开心?”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问这句话,你会是什么反应?尤其还是在高中课堂。
“老师是把我们当幼儿园小朋友吗?”
“老师今天没睡醒就来上课了?”
“老师在玩哪样?”
是啊,什么样的高中课堂,老师会问出这样有趣甚至近乎童真的问题?答案是树德中学国际部AP项目生态探索课——一门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索的学科。
在这堂课上,同学们化作“啄木鸟”和“木工”,探索树木生长的规律,了解今天的大树生活得“开不开心”。
广场上来了一群“啄木鸟”
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的银杏广场上,AP项目生态探索课的外籍教师Barnabas,带着同学们观察一棵棵银杏树,从外形猜测树木的生长情况。广场上大致有两种树,一种是枝条数量少且“病恹恹”的树,另一种是枝条数量多且“高高胖胖”的树。
Barnabas老师及其前同事指导学生工具使用手法
仔细观察了两种树的差别,同学们一下子就理解了Barnabas老师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原来是了解树的生长情况啊。
“高高胖胖的树肯定很开心。”
“这棵树树顶都断了,肯定不开心。”
……
同学们开始对面前的银杏树“品头论足”。
那么,它们为什么“不开心”?同学们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绕着广场再次观察了树冠朝向、枝干长势,同学们提出了风向、土质、降雨量等因素,也有同学提出可能与移植、根系相关。
同学们上手实践钻树
为了印证这些假设,Barnabas老师邀请了自己在某高校任职的前同事,教同学们 core the trees(钻孔法测树龄,目前全世界只有极少人掌握了这一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生态探索课的同学们化身“人工啄木鸟”,在尽量不给树木造成太大影响的情况下,钻取筷子粗细的树干,进行后续实验研究。
钻出的树孔(非常小,不影响树木生长)
如何取树,工具放在什么位置,保持怎样的水平位置,都需要万分仔细,当然,在保持树木生长状态不变的情况下钻取一段实验用材,力度控制也万分重要。这不仅是一个精细活儿,也是一个力气活儿,但同学们却做得异常起劲。“即便是力量不强的学生,也做得非常认真。”Barnabas老师回忆同学们钻树时提到。
50余棵树,100多截木条,构成了同学们后续的实验材料。
从校园实验走向城市生态治理
在四川大学的实验室,同学们需要用胶水将取下来的树干封存在特定的木制器具里,然后通风干燥一周,再用打磨机将其打磨光滑露出年轮,再用特定仪器进行观测,获取数据进行分析。
同学们在川大实验室截取、打磨树条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枯燥,却让大家欲罢不能。这是论证自己假设的过程,也算是同学们白纸般的科研经历上的第一次。或许将来大家会有更加深刻和重要的科研项目,但这次经历一定会在大家的脑海中留下特殊印迹。
国际部2020级AP项目学生杨羿告诉我们,选择这门课,本来是因为它与自己将来想从事的专业方向相关,但通过Barnabas的指导,确实掌握了科研探索的一般过程,对课题选择和论文写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比较粗浅,但我们毕竟是高中生,学术能力相对欠缺,能够掌握到这种程度,后面的大学学习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经过特殊操作后,露出年轮的树条
Barnabas老师也对同学们在这次长期实验中表现出的能力表示赞许。他说,之所以引导学生做这个长期实验,一方面是希望帮助大家理解掌握科研探索的过程,为大家将来大学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对城市景观树木的研究能够对城市绿化管理、生态保护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从植物学博士到国际部教师
作为一名植物学博士,Barnabas还曾在西南某高校担任过研究员。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会选择当一名高中老师?
“越优秀的人越应该成为教师,教师会对社会产生更积极影响。对于科研,高中生就像一张白纸,如果我能帮助他们在高中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件比单纯自己做科研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Barnabas说,在研究之外,他也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在他看来,这个职业能够陪伴学生成长,提前认识自己,找到目标,追求梦想。正是因为这份喜欢,他离开了曾经工作过的大学实验室,来到了树德国际部。
Barnabas在树德中学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教育论坛中上公开课
这也是树德国际部支持的教育理念。每学期,树德国际部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研学项目、校园活动、公益活动,鼓励每位同学进行自我探索。正如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树德国际部的每项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成长,树德国际部也会一直这样做!